1.油价进入5元时代是近期买车的最佳天窗期?

2.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解释一下石油价格中地板价格和天花板价格的含义及影响

3.以前153美元每桶原油,油价才8元多,现在原油130元每桶,油价接近10元,是什么原

4.油价进入10元时代会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吗?

5.油价下降加油方法

6.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历史因素

7.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油价进入5元时代是近期买车的最佳天窗期?

去年油价最低多少_以前油价最低多少

相对以往国内成品油调价往往是降一步涨两步的旋律,近期国内油价持续走低让车主们加油加得很开心。

在3月17日24时开启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调节中,下调成为主旋律,92号汽油折合下调0.8元/升,95号汽油幅度更大,下调达0.84元/升,0号柴油下调0.83元/升,重回5元时代是广大车主的心头好,那这会不会促进潜在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呢?

5元时代,我们先算一笔细账能省多少钱

我认为这次调价很有纪念意义,因为这次下调之后油价再次进入5元时代,可以说是七年来最低,完全是地板油价格了。

以重庆地区的95号汽油为例,我们算一笔小账,相比3月17日之前的价格是6.76元/升,以一辆家用车50L的油箱计算,现在加满一箱油少花42元。相比以前油价贵的时候加一百或两百,相信不少车主现在加油的时候都是“师傅,95号加满”,离开加油站的时候也是一脚地板油潇洒离去。

从图一能看出来,相比2月上旬的7.61元/升到现在的5.91元/升,95号汽油已经下降了1.7元,下跌幅度达到22.3%,同样是50L的油箱加满少花85元,对于整天感叹“又要加油了”的车主来说,这段时间可以报复性开车加油了。

目前油价已经触底价了,再往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根据国内成品油调控的“天花板价”、“地板价”机制,“天花板价”对应的原油价格为130美元/桶,“地板油”对应的原油价格为40美元/桶,目前国际原油的价格已经跌破40美元/桶,低于40美元的部分不会再下调,目前的油价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最低价格,此时不加油更待何时。

低油价会不会促进潜在消费者购车?

如果这样的油价只是昙花一现,对刺激市场购车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近期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下行,且各产油国之间还在为价格较劲,未来一段时间大幅度提升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国内成品油价维持在5元区间的时间预计还会持续,这会为潜在用户买车提供一个恰当的理由。

能耗经济性一直都是买车的理由,不是么?比如新能源汽车都在以能耗低、成本低作为自己营销的一个点。但事实上,低油价对已经购车用户带来的好处肯定比潜在购车者带来的好处要大,但很少听说谁会因为油价短暂下降而买一辆车。

不过今年油价有些特殊,有专业机构预测今年的国际原油价格会持续下去,这样一来国内成品油长时间维持在低价位就有希望,理性的讲这会促进汽车消费。

但我认为,目前的低油价只会是一个辅助性购车条件,从其他方面刺激购车才能促进更多的汽车消费行为。目前,从政府的鼓励政策到汽车厂家给出的优惠条件,都在努力促成汽车消费,努力将产销拉回正常水平。

前两天我们讨论过随着疫情逐步好转,汽车消费市场是不是就能慢慢转暖?从乘联会统计的3月份前两周厂家零售数量与同比增速看,确实有回暖的迹象,尽管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因此,低油价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汽车消费,但成为主要因素很难。而目前是比较理想的购车天窗期也是因为受疫情的影响,厂家、经销商对购车有很多的优惠条件,这是目前作为购车好时机的大前提。

写在最后

那油价走低对新能源汽车消费有啥影响?会不会减少新能源汽车消费?相对此前有专家预测低油价会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笔者认为实际影响不会太大,一是传统燃油车仍是汽车市场的主体,况且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就严重被抑制,直接原因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大幅度退坡,可见消费者在乎的是购车成本;即便受油价走低的影响,但在目前的车市环境下是很难甄别出来的,况且用电成本本就比用油便宜很多(不考虑换电池的话),消费者不会因为一时的低油价而影响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决定。

在车市完全回暖之前,未来一段时间都会是不错的购车期,而油价走低让这个购车期变得更加完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解释一下石油价格中地板价格和天花板价格的含义及影响

在2016年以前是没有天花板价和地板价一说的,直至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设“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其中调控上限(天花板价)为每桶130美元,下限(地板价)为每桶40美元。

即当国际市场油价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炼厂端可能产生的超额利润将计提风险准备金,央企由财政部征收,地方企业由地方征收。国际油价在40-130美元区间,汽、柴油零售价格随国际油价同涨同跌,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

扩展资料

按照现在的油价走势,短时间内,至少几个月或者半年之内,油价是应该不超过130美元的,但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全世界石油存储量是有限的,每开采一点,石油资源就少一点,最后总有面临枯竭的那一天。

所以长远来看,原油价格肯定是一路看涨的,超过130美元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除非近几十年之内,能够发现一种高效新能源,完全替代石油。

我国的石油产量在380万桶/日左右,2019年我国的原油进口超过5亿吨,相当于1007万桶/日,进口石油是我国自产石油的两倍多。目前,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

以前153美元每桶原油,油价才8元多,现在原油130元每桶,油价接近10元,是什么原

以前153美元每桶原油,油价才8元多,现在原油130元每桶,油价接近10元,是产量下滑的原因。

产量下滑,由于产油国一直维持减产政策,再加上扰动油价的不稳定因素比较多,疫情、政治风险预计短期内油价依然会保持有涨有落的态势。

下一次油价调整将于3月31日24时,请点击油价调整最新消息查看调整幅度。目前从消息面可以预测,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影响,油价可能会引来今年首次下调。

油价进入10元时代会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吗?

如果真的涨到10元,估计用车买车的人会减少!

出行开支增加

油价上涨对我们平民老百姓来说,汽车喝的不是油,是血汗钱呀!现在很多车主有车不敢开,就因为油价上涨选择了其他的代步工具,比如出门坐公交、骑共享电动车、甚至还有人选择买摩托车,这样都能节约一些出行开支。

我们就以92汽油为例,这也是现在大部分汽车加的油,3月份涨价后很多地区92号汽油涨到了8元以上,记得此前最低的时候,是6.5元一升,我的油箱是50升的,加满一箱油此前只要300元左右,现在到了8元时代加满一箱油就要400元了,如果涨到10元以上,那么一箱油就要500元以上了,对于很多10万级别的家用车来说,这个成本可不小,如果一年用油费用是1万元,那么一年就要多出几千元的用车成本了,肯定是有点吃不消的!

影响到汽车的销量

这个时候对于准备买车的人来说,可能就会望而却步了,至少会影响到汽车的销量,毕竟车子的消费中,油费的开支占到了至少一半以上了,每年多几千元的有钱实属会有点吃不消啊,而对于一些已经有车的人来说,他们肯定会降低用车的频率了,像我以前一箱油300元可以跑700公里左右,现在一箱油400元也只能跑700公里左右,部分车主肯定不会经常用车了。

影响营运小车

再就是对于一些营运小车来说,比方说住租车、网约车司机这种,汽油成本的上升,那么就会提升打车的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不能接受,就说我以前从火车站打车到家里,基本上15元就搞定,这几年涨价到20多元了,我就开始骑共享单车回家,不要小看这涨的几块钱,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敏感的!

总的来说,油价的继续上涨,肯定会对买车用车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同时又会带动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整体上增加了生活成本!

油价下降加油方法

俄乌战争导致国际油价飙升。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当然,燃油成本大幅上涨。

以前油价低的时候,加满一箱油只要200多元。前段时间涨到300多元。现在加满一箱油要400多元。

我绝对可以算是个省油的。你可以看看我的油耗。从广州天河区长兴路开车(1.4T汽油车)到南沙区税务局,全程58km,16个红绿灯,平均车速55km,平均油耗4.3升/100 km。不服的可以挑战。不要来电动混动车。本次出行只有不到20华南快速路(限速80km/h),其余均为城市道路。

那么怎么开车最省油呢?学会以下七个习惯,你的油耗立马下降。

将最高胎压保持在安全合理的胎压范围内。建议2.5巴-2.6巴。当轮胎充气不足时,油耗会受到影响。胎压过低时,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会增大,行驶阻力会更大。胎压不足和轮胎磨损会增加轮胎的滚动阻力,所以车辆自然会消耗更多的燃油。

根据日本汽车轮胎协会的数据,胎压不足的汽车占轮胎问题的80%。所以,胎压应该是高一点比低一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打到2.5bar利大于弊。

不要相信最经济的车速是80-100km/h,不要以为越快越省油。对于大多数私家车来说,最经济的车速是50-80 km/h,要证明这一点很容易,找一条相对平坦的高速,分别以50、60、70 ? 120的车速定速巡航。实时观察油耗,你会发现车速在50-80 km/h之间油耗最低,小排量的经济车速在50-60km/h左右,大排量的经济车速在70-80 km/h左右。

车速100时,油耗在5-6之间。

车速70以上,油耗在3-5之间。

高速行驶时,发动机需要增加喷油量来维持速度,同时风阻也会增大,导致油耗增加。50 ~ 80 km/h的速度是经济速度。车辆匀速行驶最省油,所以在路上行驶最好不要高速行驶,保持匀速巡航,否则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油耗,还会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比如前面有红灯,或者马上就是红灯了,车离红灯还有100多米。这时候松开油门,让车自然减速。最成功的一次操作,就是车快到的时候刚好变绿。你一次没踩刹车就过了红绿灯,时间没浪费。另外,你不是零速起步,而是比旁边车道的车辆都快。

学会观察汽车和红绿灯之间的距离。

突然刹车往往不能保持车距,不仅影响安全,还很耗油。每次停车都要零速起步。这时候实时油耗很高,很容易达到20-30油耗。

学会观察车距,尽量用油门控制速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刹车。这需要很强的判断力。

紧急刹车不仅危险,而且成本高昂。

如果火花塞不好用,会让你的油耗更高。即使机油的润滑跟不上,油耗也会增加。一般每3-5万公里更换一次火花塞。每一万公里左右换一次油。

所以定期保养很重要。如有必要,更换火花塞和机油以清除积碳。这些都可以减少你的车的油耗。

慢慢加满油门,会让你的油耗更低。踩油门不仅会给行车安全带来一些隐患,还会使油耗翻倍。当你踩下油门,发动机转速迅速升高,汽油喷射量突然增加,导致汽油燃烧不充分。此时,瞬时油耗将达到惊人的30

这是杀手锏,也是最省油的方式。目前我骑艾玛上下班,公交车停了一个多月了。我没钱加油。

你学会了吗?这七大高功能。

相关问答:怎么加油便宜1、办加油卡:中石化一年省21块。首先讲一下中石化的加油卡,在中石化官网就能办理。这种卡在自助加油站,每升能便宜3分钱。一般10万左右的车子平均油耗是百公里7升,私家车一年跑10000公里左右是比较多的。92号汽油算每升7.5,一年跑10000公里,可以便宜21块。或者也可以某东上买加油卡,花1990就可以买到2000面额的,一年买3次能便宜30块。办了卡,往卡里充值1000块以上,还可能拿到易捷便利店的折扣券。举个例子,如果赠送了一张满100-30的券,相当于打了7折,可以买些矿泉水、食用油、洗衣液等生活用品,虽然原价是比外面高一点,但总体算下来还是要比去超市便宜。反正这些东西总是要买的, 加油的时候顺便买了,既省钱还省时间。加完了油,福利并没有结束,中石化可以用1升油换1个积分,积分能在中石化官网兑换个台灯、果盘等等商品,要是积分够高,换个行车记录仪都是有可能的。2、中石油省60元。再说一下中石油的官方加油卡,中石油比较大方,充1000元,油价就可以便宜0.1元/升,充值3000元,便宜0.15元/升。按照便宜1毛来算,油价就是7.4,一年跑10000公里,可以便宜70块钱。这时候某东上的1990抵2000的油卡,倒显得不那么划算了。中石油的积分较容易获得,消费满100元就可以获得100积分。兑换形式和中石化差不多,就不多说了。相关问答:如何加油比较划算?汽车加油有哪些省钱的方法?

一次加满,关注油价

汽车省油应该从驾驶技术和车辆自身技术两方面着手,温和的驾驶与合理的路线规划(或错峰出行)可实现低油耗;通俗的解释则是减低车辆起步加速的频率,车辆起步瞬间需要克服的行驶阻力最大,瞬时油耗可高达几十升;其次拥堵路段的长时间怠速也会大大提升耗油量,普通的小排量代步车如打开A/C空调压缩机,每小时可消耗燃油2升左右。所以规划路线,哪怕是有些绕路也会比参与拥堵更能节油。

车辆的动力传动技术等级也可以决定油耗的高低,简而言之为不选择小马拉大车的量产车,比如1.5T的A+级或B级中型车必然有会高油耗;因为车辆的加速快慢与极速的高低由输出马力决定,决定马力大小的因素为扭矩和转速。如果发动机的扭矩足够大则能以低转速(低油耗)状态满足合理的驾驶体验,如为小排量发动机扭矩不够大但是车身很重,此时获取大马力则只能以高转速大喷油量的状态驾驶,油耗必然会很高,所以大排量汽车不见得费油,小排量汽车可能会很费油。

除了选择合理的发动机排量以外,想要汽车实现低能耗只有选择混合动力汽车;普通的HEV油电混合汽车可以实现低油耗,但是这些车的动力储备过低无法实现高性能与低油耗并存,驾驶乐趣往往比较遗憾。PEHV插电式混动汽车有强大很多的动力储备,综合扭矩动辄400/600/900N·m+,这种水平可同时实现高性能与低油耗,只是车辆的价格也偏高一些。

以上内容为选车与用车决定实现低油耗的正常方式,非正常方式则是很多汽车用户错误理解并养成的加油习惯。

很多人认为汽车加油加半箱能够省油,因为重量降低很多可实现「轻量化」。然而这真的是想的有些多了,汽油的密度假设均为92#标准的0.725G/ML,普通代步汽车的油箱容积多为50升。那么加满一整箱油只比加半箱油重量18公斤,加半箱油能接受多少油耗呢?

-100KG

/100KM

-0.5L

参考上述平均标准,车身总重降低一公斤可实现一公里减少耗油量0.00005升,18公斤每公里节省0.0009升的消耗。假设加半箱油可以150公里补充一次,一个周期可节省0.135升燃油,这是半箱油的节油效果。

但不是所有人都住在加油站附近,车辆从起始点行驶至加油站的往返过程也是要消耗燃油的;假设车辆的平均油耗为10L/100km,一公里的耗油量则为0.1升。往返公里数按照5公里计算,加注一次燃油不计算怠速等待的消耗量,消耗的燃油为0.5升。而半箱油150公里才只能节省0.135升燃油,加注半箱提高加油的频率等于提高往返加油站的里程,这是在费油还是在省油呢?

总结:汽车的节油方式应从购车时选择动力系统,以及用车过程中调整驾驶风格着手,从加油方面想要节省消耗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次加满,没有其他更理想的方式了。

编辑:天和Auto

内容:原创发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历史因素

1998年以前的长时期内,中国的成品油用户享受着低油价的待遇,那时石油价格的调整,一直由国家确定,往往是一次调整,长时期内不变。但随着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完全由政府定价已经不合时宜,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趋势。到了1998年,随着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两大集团重组,油价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1998年以来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1998年原油、成品油价格初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原油价格自1998年6月1日起执行,成品油价格自1998年6月5日起执行;二是2000年6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相应调整;三是2001年11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与以上3个阶段相应,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经历了几番引人瞩目的波动。1998年出台油价改革方案规定,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每月一调。而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那时国际石油市场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一片低迷,成品油价格实际上未作明显调整。直到1999年4月,国际油价开始上涨,国内油价也常常突破限制,国内炼油企业更是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这轮涨势期间,2000年6月的改革使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成品油价格开始每月一调。

从2000年5月至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累计调整了17次。到2001年1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又有新的变化,改每月调整为按照国际市场油价波幅不定期调整。2001年11月和12月成品油价格两次调低,200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又经历了几次涨价。到2003年,成品油价格再次成为热点,后半年国内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油荒”的呼声。在国际油价的推动下,2003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一反淡季的冷清局面,特别是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将汽、柴油零售中准价每吨分别上调190元和170元后,进一步加热了国内市场。3月1日国家收回了提价通知,5月10日大幅度降低了成品油价格(受SARS影响),但国内成品油市场经短暂的沉寂后,又逐渐加热。12月6日国家最终提高了成品油价格,压抑的国内油价才有所释放,市场价格顺势升高。 调价时间滞后,未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现行国家确定的成品油销售中准价,是要在国际市场三地价格加权平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作调整,每次调整至少也在一个月以上,有时几个月不动。特别是国际市场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国内市场,按其确定国内油价则难以反映国内市场的真正需求,既误导生产也影响销售。 机械接轨,扭曲了市场的正常需求。一是定价水平忽高忽低,每次调价吨油在200元上下并不鲜见,致使提价要么过高,实际价格达不到,所定价格形同虚设;要么降价过低,达不到促进生产的目的;要么调价滞后,所调价格时过境迁,使得国家指导价起不到指导作用。二是世界各地成品油消费结构、习惯及季节变化等,与国内市场不尽相同,而且国内各地市场的需求情况也不尽相同,按照国际市场油价制定国内价格,同国内市场的实际状况必然有出入。 透明滞后的定价机制,刺激投机,干扰正常的经营和市场秩序,使政府定价异化,没有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带来经营者不平等的市场机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与国际市场变化滞后一个月,给投机经营预留了较大空间,刺激囤积居奇等投机行为。 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接轨不对称,影响了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原油完全按照国际油价变动情况,每月1日进行调整,而成品油价格调整则有一个稳定的区间。因此,往往形成原油大幅度提价,成品油价格不提,原油降价,成品油不降,生产企业原油进价与成品油销价不匹配,不利于产销衔接。

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油价在近几年来的上涨过程。 在2001年911前后,当时的油价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价上涨接近30美元/桶。一年后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关口。到2006年初,油价开始接近60美元/桶大关。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先后突破80、90美元/桶的关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关。 当然,国际油价最近突破百元大关,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空因素的影响。例如,2008年初尼日利亚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装,令人们担心这个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的石油供应可能进一步缩减。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7个星期下降,并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为在那些左右油价的供求关系中,包括需求量、产出量、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中,又确实包含着推动油价持续走高并保持高位的成份。我们来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来看世界经济与石油需求。我们知道,这一轮油价高企,并不某个突发事件导致的短期变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而普遍增长的有力推动。研究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的增幅显著高于GDP的增幅。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在2015年前后回引发更加严重的供应问题。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有的机构,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预测,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长部分,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考虑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统、特别是汽车,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近3亿辆汽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5%,但石油生产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大约9%。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交通系统的燃料,有97%是石油。 中国汽车拥有量的猛涨,也使得石油消费强劲。中国现在将近有2050万辆车,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增长了3倍,近年来车辆的销售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来,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赖进口。至于邻国日本和韩国,石油更是100%依赖进口,突显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对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来看石油的供给与储备。总的情况是全球石油供应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世界性石油供应短缺现象,在短期内还会呈现加剧态势。用有的学者比较悲观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两桶石油的同时,却只发现一桶新石油的产能,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成熟油田的产能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 美国已开采完大多数的传统油田。英国北海石油的产量从1999年就开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达到产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占全国石油供应的90%,但产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国,约占石油总产量30%的大庆油田,产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递减。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几乎全球都在发生相似的情况:产量达到最高点后,面临两倍数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 当然,我们说全球石油紧张和产量下降,主要是指开采条件优越、天然油质好、经济价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轻质油田(传统油田)的储量和产能减少,并不否定全球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的存在和扩张潜力。事实上,油价有反作用力。在油价处于低位时,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反之则不然。 打个比方,传统油田的产油成本低。按美国能源部的测算,包括勘探、开采、运输成本在内,传统油田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内,理论售价应在40美元/桶之间。采油条件特别好的国家,如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里,人们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压,油质好、价值高的轻质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这样的优质大油田正越来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所以,综合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来看,有三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拉动油价持续上涨;第二、传统油田产量的下降,推动油价提升;第三、油价上涨带动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产油方式的扩张,反过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价过高的攀生。 所谓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典型的类型包括油页岩矿、油沙矿、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纬度寒冷地带的特殊油田。 作为前者,油页岩看起来象普通岩石,但加热后就会渗出油泡。美国、中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此类油页矿。美国更是独占优势,有超过世界油页岩矿产量72%的储备。仅在科罗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蕴含2万亿个桶的储量,具有8倍于沙特、18倍于伊拉克、21倍于科威特、22倍于伊朗的原油产能;其规模超过当今世界已被证实的全部传统油田的原油储量。 作为后者,加拿大等国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沙矿资源,产能可达数百亿桶油的规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储量在400亿桶的特殊油田。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恶劣,开采条件差 - 这是一个冬天冰山覆盖、夏天一片沼泽的特殊地带。冬天的温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机器在那里作业面临非常危险和困难的状态。 但从技术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现在我们已完全具有开采油页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纬度地区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过,从现实性、迫切性来看,是否进行实际的开采活动、以增加石油供应量,还要看油价高低是否满足开采成本及盈利的空间。按估算,油页岩矿的开采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纬度地带的油田开采成本也离这个数值不远(均与传统油田存在显著成本差异)。在油价在35-40美元/桶时,不会有任何公司去花钱投资和生产。但当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就会有许多公司积极介入生产,以获得现实的利润。 而所谓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则主要包括一种煤转液技术(CTL)的技术过程。这种技术的萌芽,其实早在二战的德国就已开始。当时的传统做法,是第一次技术过程实现煤转化为气(一氧化碳和氢),第二次过程再将气转变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关产品。制约此项技术应用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样是成本和油价之间的盈利空间。 因为煤转液过程的生产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价上涨至75-80美元/桶,不会有许多公司真正地去应用这项技术,增加石油市场的供应。但到价格到位、市场条件成熟时,煤转液技术的潜力非常之大。据美国五角大楼估算,仅美国一国,就具备可生产90亿个桶油的煤资源。其产能,大于整个中东地区约6850亿桶油的传统油田产能。 从上述角度分析,我们知道:按现有的石油需求、供应条件和价格因素来看,当市场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尽管会有时滞,但世界石油会有一个来自于包括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量的显著扩张,从而大幅增加供应,缓解供求矛盾,舒缓价格上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美国能源情报署关于2008-2009年世界油价可能会适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预测结论。 当然,具体到特定时点的油价是跌是涨、何时跌涨,除了考虑上述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之外,还必须结合分析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认为: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对油价跌涨起着长期的、基础性的支配作用,而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更多地对油价跌涨起着短期的、伸缩性的配合作用。 先来看国际政策。欧佩克、俄罗斯等国的政策对世界石油的供应影响巨大,而美国的政策则对世界石油的需求影响显著。短期内,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40%的欧佩克还不会改变限制成员国产量以防油价下跌的基本态度。而俄罗斯,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因油价上涨和开采技术进步,石油生产得到快速扩张,产量已超沙特,但它对与西方公司合作扩大石油产量的呼吁兴趣不大,更愿意与欧佩克一起坐享油价上涨的巨额利益。 作为石油消耗大国的美国,已在2007年12月通过了由布什总统签署了新能源法案,决意改变对石油长期以来的高度依赖性。根据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的油耗必须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须达到360亿加仑。美国正试图通过这种坚定的政策导向,影响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鉴于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尼克松总统任内、卡特总统任内,曾都有过“摆脱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等的类似政策、但却从未成功的先例,布什总统的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只不过,前几次总统政策的失败,大多源于国际市场油价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欧佩克的政策反击)。可从导致油价降低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政策的完全失败。 最后,我们来看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贬值、以及石油期货市场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美元连续贬值,当然会反过来促使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美元贬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价实际涨幅,就会发现,它们只是名义涨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货市场方面,一些养老基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的投资(投机)性参与,对价格起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市场的资料显示,以对冲基金为主的非商业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货仓位可达到30%以上,非常活跃。它们改变了石油市场由石油生产方和消费国占主导的传统格局。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的任何动向,都会加剧油价和市场波动。这一点,在解释世界油价短期波动、特别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