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欧经济复苏进程放缓

2.德国接任欧盟轮值国,将亮出怎样的“底牌”?

3.利率对货币需求供给和均衡价值的影响

4.欧元最近持续走低,还会继续跌吗

5.「深度」欧元20年:活下来是否就意味着胜利?

美欧经济复苏进程放缓

欧元崩溃_欧元复苏基金价值分析

美联储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7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至0.25%之间,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同时,需求疲软和早些时候油价下跌抑制了消费者价格上涨。整体金融状况依然宽松。这与美联储2020年12月的报告结果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正“持续复苏”。

分析称这可能表明美联储官员不知道这种不确定性将持续多久。

美联储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经济的韧性,包括住房、金融服务和其他行业都用新技术和策略来适应肺炎疫情大流行。

但在危机缓解前,很大一部分劳动力可能仍将处于失业状态。鲍威尔表示,如果人们因疫情不能及时返回工作岗位,经济就无法完全恢复。

美联储表示,将继续每月购买800亿美元的国债和40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并重申将继续购买资产直至美国经济出现实质性进展的承诺,在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目标实现之前将继续维持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疫情之下,美国经济依然面临巨大压力。美国商务部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耐用商品新订单金额环比增幅为0.2%,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1%和11月份向上修订后的1.2%。

美国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为4%,全年GDP增速为-3.5%,年度GDP增速创74年新低。

分析认为,去年12月,美国消费者购买力显著下降,非农新增就业人数自4月以来首次转为负值,加之零售销售数据逐月下降,表明就业市场的疲软可能已经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个人消费支出季率较上一季度增长2.5%,远低于前值41%。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刘易斯·亚历山大认为,第四季度GDP报告凸显出美国2020年经济持续复苏,但进入2021年复苏动能将面临显著下降。

欧元区复苏进程延迟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日前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表示,从去年四季度的经济数据判断,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有所延迟。疫情持续影响欧元区生产及非生产部门,企业的研发支出也受疫情影响出现下滑。

疫情既给经济转型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数字化、远程办公等取得进步,各方也更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实际失业水平升高,特别是低技能工人失业风险显著上升。

欧洲经济火车头德国因受到更严格疫情限制措施影响,下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至3.0%,低于去年9月预计的增长4.4%。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27日公布年度经济报告指出,经济预计要到2022年中才能恢复到疫情暴发前水平。

德国市场研究机构捷孚凯2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月德国消费者信心先行指数为负15.6点,比1月份调整后的终值下降8.1点。

捷孚凯专家罗尔夫·比尔克勒表示,今年一季度德国消费环境将面临困难时期,只有疫情新增感染数字显著下降,进而让防控措施得以放松,消费者信心才能复苏。

分析认为,IHS Markit 22日的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表明,进入2021年德国经济疲软的程度在加剧,综合PMI在1月份下降了1.2至50.8点,是欧洲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位于50景气线之上的国家。而整个欧元区1月的综合PMI仅有47.5,再次出现技术性衰退恐难以避免。

欧洲央行暗示或进一步降息

27日,荷兰央行行长、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诺特表示,不能让疫情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为了使通胀目标不至于脱轨,欧洲央行还没有触及利率下限,有可能会考虑进一步下调已经为负的利率。如果金融状况因市场压力而恶化,欧洲央行将取行动。

诺特称,欧洲央行正在监控不断走强的欧元。如果需要,欧洲央行有对付欧元升值的工具,欧洲央行也正在全面考虑融资状况。如果欧元强势威胁到通胀前景,那么它将成为欧洲央行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欧洲央行官员认为,市场低估了降息的可能性。

德国接任欧盟轮值国,将亮出怎样的“底牌”?

柏林德国国会大厦上飘扬的欧盟旗和德国国旗。7月1日,德国正式从克罗地亚手中接任欧盟轮值国,开启为期半年的轮值国任期。尽管欧洲疾控中心提醒人们?大流行远未结束?,但德国?接过?的无疑是一个疫情已逐步趋稳的欧盟。然而,与此同时,各成员国仍远未就如何走出疫情带来的规模空前的经济衰退达成一致。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在欧盟各国中率先走出困境,成为欧洲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如今,作为欧盟内经济总量、人口和在欧洲议会席位数三项第一的德国,又将如何带领欧盟走出危机?2020年上半年来,欧盟国家经济普遍受到疫情冲击。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将出现10.2%的衰退。即使在欧洲应对疫情相对成功的德国,也出现了包括汉莎、宝马等头部企业大规模裁员。而德国正在力求引领欧盟取刺激政策以复兴经济的道路,德国罕见地放弃了多年来坚决反对欧盟?共同举债?的立场。5月18日,默克尔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提议设立5000亿欧元的?复苏基金?,帮助欧盟经济重回正轨。随后,欧盟委员会冯德莱恩在此倡议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总额7500亿欧元的经济复苏,其中包括实施5000亿欧元无偿拨款和2500亿欧元借贷。不过,德法力主的复苏基金遭到了同为欧盟成员国的奥地利、荷兰、瑞典和丹麦四国反对。欧盟各国能否如马克龙6月29日所敦促的那样,在7月内即围绕复苏基金达成一致,这将是德国接过欧盟轮值国后亟待首先解决的难题。

利率对货币需求供给和均衡价值的影响

如果欧元区的利率高于美国利率,将对外汇市场的套息交易有影响。

套息交易有两个重要因素,即利率和汇率。如果一种货币利率偏低或汇率偏弱,都可能成为套息交易的对象。套息交易会使得投资者从低息市场借贷资金,然后再投资于高回报资产如货币、股票及其它资产市场,以赚取息差和资本收益的交易行为。因此,投资者可以把低息美元或日元兑换成高息货币欧元,随后投机于他处高收益资产(欧元,澳元等高收益产品)。

欧元目前属于高息货币,美元和日元属于低息货币。若风险偏好情绪升温,外汇市场套息交易盛行,借入美元日元转而投资高息货币欧元的交易将大幅增加,货币需求随之增加。

套息交易是金融全球化,世界经济扩大和自由化的产物。

目前股市汇市债市期市衍生品市场,房产市场均有泡沫问题,具有复杂化和重大化。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强国的衰退危险,世界游资的泛滥,金融创新的发展及国际政治经济演变。在美元连续走低、非美和高息货币稳步攀升的过程中,套息交易跟随外汇市场的波段震荡不断出现反复,典型为美日,日元交叉盘,瑞郎交叉盘。日本是世界利差交易的典型,还有欧美主要金融机构等。汇市日均成交3万亿美元中,利差交易占近半。

日元深广的流动性以及无穷无尽的供应能力,刻意维持日元长期低利率,日元套息交易盛行。日本已经十几年了保持了零利率。

美国持续降低联邦基金利率,日元和欧元一样,一开始对美元升值。随着次贷危机向全球蔓延,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日元并没有像欧元那样,对美元贬值,反而对美元升值,这主要是日元套息交易机制导致的。目前由于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的担忧,避险偏好改变,对日元需求增加,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日元对美元汇率从5月1日的94.25070升值到10月8日的82.08516,升值幅度达到12.91%。根据日本8月份公布的数据,日本出口增速连续5个月放缓,而日元又大幅度升值,出口形势异常严峻。疲弱的经济数据加剧了日本对日元升值的担忧,日本央行开始直接干预汇率。10月8日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日本将继续密切监控外汇市场走势,并将继续在必要时取果断措施,意味着日本将会继续干预外汇市场。

随着美元贬值,其他国家货币纷纷被动升值,一些国家开始干预本国汇率。日本首先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日本央行10月5日意外宣布把利率从0.1%降至0-0.1%区间,同时,央行还将创建基金用以购买日本公债和其它资产,旨在压低长期市场利率,降低风险溢价。此前,美国于2008年12月16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历史最低点,从1%下调到0.0%-0.25%,宣布进入“零利率”时代,至今已创22个月零利率纪录。

日本央行意外降低利率,这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着二次探底的威胁。G7主要工业国家经济减速,复苏过程“摇摇欲坠”,通货紧缩阴影蔓延。美国、英国等主要国家央行纷纷祭出大规模购买资产,成为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QE2)的前奏曲。尤其是美国再次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同时加大马力开足美元印钞机,来加快美元的贬值速度,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日本央行再次推出零利率政策,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日本央行降低利率,对于日本经济来说至少有双重意义。

其一,就是阻止日元的进一步升值。今年8月以来,日元汇率飙升不止,为此,日本和央行协调行动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8月30日,日本央行决定,通过公开操作手段把向市场注资的规模从20万亿日元增加到30万亿日元。9月15日,日本开始干预汇市,并一度使日元对美元汇率降至85比1。但是,随后日元对美元再度升至83比1的水平,并居高不下。因此,日本央行这次降低利率,是对最近一个时期日元大幅升值的最直接回应。

其二,就是阻止日本经济的下滑,成为日本救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日本经济复苏的脚步缓慢,8月份日本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下降1.0%,显示日本经济仍处在通货紧缩中。因此,刺激日本经济发展也就成了日本现阶段的最主要任务。降息显然是创造宽松金融政策的需要。实际上就在降息的同时,日本央行还决定成立一规模35万亿日元的资金池,购买公债、商业票据及资产担保证券或接受作为担保资产。而10月8日,日本内阁会议还通过了规模约5.05万亿日元(约合4100亿元人民币)的新经济刺激方案。很显然,降息是日本整个救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欧元最近持续走低,还会继续跌吗

从目前的情况看,欧洲整体经济形势依然不好,欧元还会持续下跌。欧洲央行暂时表示,有可能在2023年加息,以应对经济复苏后通胀上升。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相对较好,至少在操作空间上比欧洲好,并已表示2022年可能加息。也就是说,美元流动性收缩将先于美元欧元。在这种情况下,美元相对于欧元更有可能升值。换言之,到今年年底,欧元更有可能继续下跌。欧元下跌的相对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美元上涨;希腊选举的原因;欧洲央行的举动。

1、与美国相比,欧洲的一些经济指标要好一些。此外,德国和法国在不同场合表示,该国有能力应对更高的通胀。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下,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很容易延伸到要素市场的价格波动,间接影响到各个经济开放国家。因此,石油价格上涨,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也严重影响了欧洲投资者和消费群体的不稳定心理。强势美元:美元市场强势。 2014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4.6%,推动美元升至其他货币无法比拟的水平。相比之下,欧元区许多强国的经济发展非常疲软。

2、欧洲央行政策宽松:欧洲央行认为,如果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成功,欧元区经济发展和增速将小幅回升,也可以防止陷入恶性循环。通货膨胀、投资减少和经济下滑。影响欧元走势的因素短期利率走势短期利率走势的影响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再融资利率。该行欧洲中心的再融资利率是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关键短期利率。再融资利率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差异是判断欧元/美元汇率的良好指标。

3、再融资利率欧洲央行再融资利率是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关键短期利率。再融资利率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差异是判断欧元/美元汇率的良好指标。一般利率央行主要利用短期汇率“借新债还旧债”来调节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利率与美国联邦基金之间的价差是决定欧元兑美元汇率的因素之一欧元期货合约的影响期货合约反映了市场对欧元区以外三个月欧元存款利率的预期。三个月期欧元期货合约与欧元存款期货合约的利率差是决定欧元/美元预期的基本因素。

4、欧元作为欧盟19国的共同货币,对全球经济走势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爆发,欧元的波动非常明显,因此金价势必会受到其波动的影响。欧元走势反映欧元区经济状况。由于欧元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元区的经济波动会引起市场的避险需求,黄金是避险的天然资产由于国际黄金以美元计价,因此欧元和黄金实际上是通过美元挂钩的。当欧元走强时,美元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相反,如果美元升值,欧元将面临贬值压力。换句话说,欧元和美元之间存在负相关。

「深度」欧元20年:活下来是否就意味着胜利?

1999年1月,欧元正式诞生。如果以“活下来”作为衡量标准,那么,欧元无疑成功了。不过,它的成功与其创建者当初宏大的愿景相距甚远。欧元区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先天不足,要彻底解决其内在缺陷,欧元区只能进一步加深融合。

“当事情进展顺利时,几乎没有动力完成这个项目,当危机最终发生时……很难仔细考虑应该取什么措施来确保欧元的成功。”欧元区的改革前景,可能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所说的这样。在目前欧洲经济增长乏力,意大利、法国等国的民粹主义势力重新抬头的背景下,欧元区进一步改革困难重重。

建立之初,欧元承载着宏大的 历史 使命——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并最终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立与当时全球政治和经济大背景分密不可分。在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加强经济和货币联盟是大势所趋。苏联战后崛起为世界两强之一,不断拓展其在欧洲的边界。与此同时,深受战争创伤的欧洲各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地位却日益下降。为了抗衡苏联,欧洲只能转向美国寻求保护。但是,这又导致了它与美国之间的政治不平等。欧洲各国意识到,要与美苏两大国相抗衡,欧洲必须走一体化之路。

与此同时,随着战后重建的开启,生产力得以大大提高,这客观上也要求欧洲加强区域内经济合作。

在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下,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代表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该条约在1958年1月1日正式生效,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EEC)的正式诞生。

EEC成员在推进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只有实现货币统一,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经济一体化。欧洲此后开启了漫长的货币一体化进程。

统一货币的引入减少了汇率波动,降低了贸易成本,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特拉维夫大学哈罗德哈托格与政策学院政治科学系高级讲师Tal Sadeh在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发现,欧元纸币和硬币引入后,即便考虑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欧元也使得其使用者的货物贸易至少翻倍。

此外,因加入统一货币联盟后以欧元计价的债务受到欧元区前景向好的影响,成员国的发债成本大幅降低。尤其是希腊、爱尔兰等欧元区经济相对脆弱的国家得以凭借德国等核心国家的强大主权信用,降低了本国的融资成本。比如,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998年12-1999年1月间下降了96.39%,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995年3月的12.28%下降为1999年1月的3.85%,而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从1995年3月的7.188%降至1999年1月的3.63%,法国从1995年3月的7.9%降至1999年1月的3.71%。

发债成本的大幅降低在促进欧元区国家信贷繁荣、刺激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这些国家埋下了危机隐患。德国、法国、荷兰等北部发达国家的银行向希腊、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大举借贷,催生了这些国家的资产泡沫。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的刺激下,希腊等国家加大支出,从而导致其财政赤字大幅上升。尽管《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规定各国的财政赤字占其GDP比重不能超过3%,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各国基本上都没有遵守这一规定。希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3.7%上升为2007年的6.5%。

等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多米诺骨牌终于倒下。因持有大量美国次级证券,美国的次贷危机使欧洲银行资产大幅缩水,出现巨额亏损。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各国向本国银行系统投入大量资金,银行的有毒资产被转移到公共账户下,债务大幅攀升。此外,由于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均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内外需求锐减使得一些国家的财政收入下降,进而导致这些国家的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飙升。到2009年,爱尔兰、希腊、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分别飙升至14%、15.6%、11.2%、5.4%、10.2%。

2009年12月,希腊承认,其债务总额达到3000亿欧元,占GDP的比重高达113%,远远超出欧元区规定的债务占GDP比重不能超过60%的规定。当年12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出现主权债券融资困境和主权债务再偿付困难的主权债务危机。此后,危机扩散至爱尔兰和葡萄牙,后来又蔓延到西班牙和意大利。欧债危机由此全面爆发。

欧债危机是欧元诞生至今遇到的最大挫折。危机的爆发促使各方对欧元区这一货币联盟进行反思,矛头都指向了其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首先,欧元区缺少统一的财政。统一的货币联盟要求统一集中的财政系统与之相匹配,但欧元区各国财政分散。19个成员国统一使用欧元意味着,这些国家实施统一的利率和汇率,这样,各国就失去了按照本国经济状况独立实施货币政策的能力。一方面,危机爆发后,统一货币政策导致各国对外不能取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拉动经济,对内不能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减轻债务负担。为挽救经济,成员国只能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这导致各国财政赤字和债务高企状况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如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财政政策,让更加富裕的成员国向陷入困境的国家进行财政转移,这样就可以替代无法实施的降息,从财政方面对经济加以提振。

“欧债危机的爆发,至少暴露出欧元区在制度设计方面面临的两大挑战或缺陷。一是当国家与中心国家面临不同的经济周期时,国家丧失了进行逆周期调整的货币政策工具。与此同时,财政联盟的缺失使得中心国家不能对国家进行足够的转移支付。这无疑会加剧国家面临的负面冲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在接受界面新闻访时表示。

其次,欧元区财政监管缺失,这是欧债危机爆发的关键原因。根据欧元区19年通过的《稳定与增长公约》(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欧元区各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按照该公约,一国财政赤字若连续3年超过该国GDP的3%,该国将被处以最高相当于其GDP之0.5%的罚款。

不过,欧债危机爆发后人们才发现,欧元区成员国并未恪守上述规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这个规则对取稳健财政政策的国家没有奖励机制。另一方面,虽然对违反财政规定的国家有惩罚机制,但该机制却无法实施,因为实施制裁处罚需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多数投票同意才可以,但欧元区财政部长们并不愿对其同行实施制裁。

此外,欧洲央行(ECB)的功能缺陷限制了欧元区的危机预防和应对能力。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是通过“最后借款人”来保持金融系统稳定,但目前,欧洲央行无法行使集中权威的金融监管,也不能为危机托底。不仅如此,欧洲央行还不能直接购买成员国债券,而只能从二级市场上购买,这影响了欧洲央行救济的力度和效果。

还有专家指出,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失衡是欧元区衍生出债务等各种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欧元区建立之初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缩小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不过,这种差距最终反而却被扩大。原因之一是,欧元导致各成员国汇率定价错误。

由于德国当时仍然在遭受东西统一的经济困境,德国马克疲软,马克相对于欧元的价值则被低估,德国生产商占据价格优势。IMF数据显示,欧元建立时,德国马克的价值约比德国经济基本面所显示的实际价值低6%。与此同时,受到加入欧元大家庭前景向好的提振,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家的货币相对于欧元的价值被高估,其生产商的价格优势也丧失。这样一来,德国成为欧洲的生产者,其经常账户盈余得以不断扩大。而希腊等国家则成为德国产品的消费者,其经常账户赤字不断上升。

2002年,德国、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的经常账户顺差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分别为1.9%、-6.8%、-3.7%、-0.3%和-8.5%,而到2007年则分别达到6.7%、-15.1%、-9.6%、-1.4%、-9.7%。由此可见,欧元的推出明显拉大了德国等国对边缘国家的贸易顺差。

“虽然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在2008年之后的十年显著缓解,但欧元区内部依然存在显著的经常账户失衡。德国、荷兰等国家有着显著的经常账户顺差,而南欧国家普遍面临显著的经常账户逆差。欧元区内部目前缺乏纠正成员国经常账户失衡的机制,对德国这样的顺差国而言尤其缺少约束机制。持续的经常账户失衡,既意味着错配,也会加剧逆差国的债务负担,最终为债务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张明说。

欧债危机后,欧元区进行了许多尝试以弥补其制度上的缺陷。当时的欧元区17国先是在2010年5月建立了公司性质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以欧元区成员国的信用为担保,发行债券融资,向成员国提供紧急。此后,在2013年7月,欧盟峰会又用“欧洲稳定机制”(ESM)来代替了临时性的EF,作为欧元稳定的长期机制,为欧盟成员国提供金融救助。

不过,有学者指出,不论是临时性的还是EF,还是长期性的ESM,都只是欧元区现有财政制度的纾困机制,而不是迈向财政联盟的根本变革,欧元区的关键变革应该聚焦于加深财政联盟融合。

在加深财政联盟这一方面,欧元区也提出过许多方案,包括发行欧洲共同债券,建立欧洲货币基金(EMF),欧洲央行前行长特里谢(Jean Claude Trichet)提出的建立欧洲财政部,以及法国在1990年代提出的建立“欧元区经济”等提议。不过,这些提议均因无法在成员之间达成一致而被搁置。

在2018年12月的欧盟峰会上,欧洲***同意建立欧元区存款保险制度,但前提是意大利和其他欧元区国家点解决掉他们的不良问题,这意味着,这一改革不会很快发生。他们还同意建立一个欧元区财政库,但前提是成员国先把债务降下来,这意味着,统一财政能力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他们还同意赋予ESM更多和权力,不过,前提是先将现有的坏账问题解决掉。这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况且,这一协议还缺少建立银行联盟、财政联盟和政治联盟。因此,它并不能改变欧元区的运行。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研究员李罡接受界面新闻访时表示,以德国为代表的欧元区核心国家坚持认为,推进以提升增长能力和经济效率为目标的结构改革才是欧洲国家实现真正复苏和持续增长的治本之策。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欧元区国家推进结构改革的步伐较为缓慢。

“这首先是因为,欧元区缺乏强硬的政治领袖。其次,结构改革的效果不是短期内能显现的,改革初期还可能引起经济增长的下降、 社会 水平的降低、失业率的提高,这些问题会引来不同程度的 社会 不满甚至抗议,甚至会导致现任的下台……此外,欧盟和欧央行取的一些反危机措施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削弱了危机国家进行结构改革的动力。”他说。

欧元的建立者最初设想的是,经济上的一体化能够促进政治的一体化,但是,目前看来,这一逻辑可能行不通。实际上,正是政治、 历史 、文化上的诸多差异才导致了欧元区不能进一步深入融合。

李罡认为,欧洲一体化面临诸多挑战,欧元区改革能否推进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首先,英国的退出欧盟是欧洲开始一体化进程以来出现的最严重倒退,这将削弱欧盟的政治影响力。其次,民粹主义和右翼政党在欧洲的兴起不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增大了欧元区改革的摩擦力。此外,作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双核发动机”,虽然德法两国均支持推进新一轮的欧元区改革,在建立欧元区统一预算、设立欧洲货币基金方面存在部分共识,但两国在预算资金额度、基金救助力度、条件限制和具体管理制度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分歧。

张明则预测称,未来欧元区的扩张速度将会放缓,甚至不排除欧元区成员国收缩的可能性。“欧元区国家必须要加强内部整合,不过,由于整合过程是痛苦的,欧元区的一些边缘国家可能会发现,放弃欧元、重新使用国别货币可能是一种利大于弊的选择,这些国家可能会选择退出欧元区。”

但他同时表示,尽管欧元区未来可能变小,但欧元不会消失。“欧洲主要国家已经意识到,只有推动欧洲经济体一体化,才能够实现持久和平、维持国际地位,这就意味着,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将会展现出螺旋形上升的路径”。

参考资料:

《欧元问世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思考》,黄建康

《对欧债危机的再反思》,李本松

《后危机时代的欧元区改革前景》,董一凡,王朔

《从主权债务危机看欧元区制度的缺陷与变革》,卜永光,庞中英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根源研究:综述与启示》,瞿旭,王隆隆,苏斌

《欧债危机的根源、演进和应对》,李亮

《欧元区自救措施缺陷解析》,徐聪

《欧债危机原因分析》,罗涔丹

The Fundamental Flaws in the Euro Zone Framework, Joseph E. Stiglitz

The Euro's Fundamental Flaws, Martin Feldstein

The Euro's Effect on Trade, Tal Sadeh

Considering the Euro 20 Years On, Barry Eichengreen

Beyond Greece: The Euro's Fundamental Flaw, Rodney Johnson

The euro is still vulnerable. Can it survive, Robert J. Samuelson

The European Union Has a Currency Problem, Milton Ezr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