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跌出历史新纪录,欧佩克的调节能力去哪了?

2.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3.什么是欧佩克与全球石油价格?

4.油价的起伏挺大的,为什么需要调控油价呢?

油价跌出历史新纪录,欧佩克的调节能力去哪了?

欧佩克增产油价上涨_欧佩克最后什么油价

欧佩克组织协调主要是亚、拉、非石油生产成员国的石油产量。但是全球石油供给不仅仅是欧佩克组织的成员还有其他的非欧佩克组织成员国。不可否认的是欧佩克组织掌握了全球超半数的石油,欧佩克组织他自成立以来确实对石油市场以及一些饱受战争的国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近年来陆陆续续爆出一些欧佩克组织成员要退出欧佩克组织。其实欧佩克组织最主要的还是沙特阿拉伯,有关欧佩克组织的一个石油供给沙特阿拉伯的弹性是最大的。通过其自身的一个调节稳定了油价保证成员国的稳定收入。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俄罗斯和美国也是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家之一,而他们都是属于非欧佩克成员。前些年俄罗斯以非欧佩克成员身份与欧佩克组织进行减产协议合作,也就是说变相的俄罗斯有参与调节全球石油供给维稳石油价格,可是前段时间俄罗斯表示不再减产。

此外随着美国对全球的一个原油供给持续性的增加且创历史新高,而且这几年全球经济相对来说增长缓慢,对石油的需求下降,全球的石油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应过剩。特别是美国对管道工程的改善,可以说预计在未来美国将会进一步增加页岩油的供给。

可是欧佩克组织所有成员都不能豁免减产,也就是说如果要维稳石油价格那欧佩克成员就可能要进一步的减少产量,这严重的损害了成员国的经济利益。表示要退出的国家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他们所生产的石油产量比较小,不会对全球的石油价格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希望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也就是说他们也想要全力生产石油,维持稳定的收入。目前的石油供给格局已经不再单单是以欧佩克为主了,所以欧佩克的调节价格能力趋弱。

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约1美元上升到最高147美元,2008年11月又回归到60多美元和2009年初的约40美元。从供求关系和油价变化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油价运动轨迹,大致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45年到1959年,国际石油工业恢复发展,中东石油出口地位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波斯湾取代美国墨西哥湾,成为世界石油的出口中心,世界原油定价体系改为以沙特阿拉伯轻油价格为基准。

第二个阶段:从1960年到1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初创,产油国团结维护油价。长期以来,俗称“七姊妹”的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低价攫取石油和垄断利润。1960年,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迫使西方石油公司把标价恢复到1960年前的水平。

第三个阶段:从13年到1981年,产油国夺回石油主权,“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11年8月至13年6月,为弥补因美元贬值给产油国造成的损失,欧佩克与西方各石油公司谈判,先后达成两个日内瓦协议,夺回了油价决定权。13年以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

第四个阶段:从1982年到1990年,供大于求引发油价暴跌,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建立协调机制。1982年以后,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1988年4月,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成员国初步形成协调机制。

第五个阶段:1991年至2002年,世界经济低迷,欧佩克重新主导石油市场。这个时期,世界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9·11”后的经济衰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为防止油价进一步下跌,欧佩克国家达成了从2002 年1月1日起进一步减产150万桶/日的一致意见。在这一时期,欧佩克的产量政策对国际石油市场发挥了主导作用。

第六个阶段:2003年至今,供求关系脆弱,市场进入“亚临界”状态。2003年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加快,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处于脆弱“平衡”或面临失衡的“亚临界”状态。

回顾国际油价发展历史,石油价格大致可划分为15美元/桶以下的特低油价、15~20美元/桶的低油价、20~40美元/桶的常规油价、40~80美元/桶的高油价和80美元/桶以上的超高油价等五个区间。

什么是欧佩克与全球石油价格?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部颁布的统计消费价格指数(CPI),2008年4月;《WER》,2008。

由于欧佩克国家中的税收相对较低,所以零售价格远低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价格。

即使媒体上每天的头条新闻都有对创纪录的油价的哀叹,美国实际上还是全世界油价比较便宜的地区之一。根据对全球155个国家与地区的调查,若从最便宜的地区排序,美国的油价位于第44位。如2008年4月后期的情况,这种差异也是令人束手无策的,美国的汽油平均价格为3.45美元/加仑,而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油价则超过了8美元/加仑。美国一直努力保持低油价,目前争论的焦点是方面如何努力使这种已令世人难以接受的油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准。但是,这些便宜的油价——美国正在实施的油价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这种便宜的油价也诱使美国人陷入了不断购买大型轿车和更大住宅的循环中,似乎全球上涨的油价阴影距离美国人是遥远的事。

价格的比较也不能一概而论。跨国的油价比较,或以不同的交换律比较总是件难事。与欧元相比,美元已大大贬值。加之人们的居住远近不一,公交车就可派上用场,而缴纳高油价的人也会从其他方面受益,如欧洲拥有较强的社会保险网,包括较为便宜的健康保健和较高的教育水准,这些就有一些是纳税人所缴纳的油价中所含的税金。

油价的起伏挺大的,为什么需要调控油价呢?

此次美股暴跌,相信大家都听了很多经济学家分析,大体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油价暴跌造成例如bp、壳牌、道达尔等一系列石油公司股票下跌带动大盘;另一个是由于美国、韩国等一系列其他国家应对疫情不力,引发投资者对停工、感染等一系列影响经济因素担忧,进而导致恐慌抛售。

当然了,咱们是《车友报》,对于经济理论小编也不敢说专业,所以咱们这次不说油价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单说国际油价的历史和此次引发油价暴跌的欧佩克和俄罗斯之间的产量博弈。

自从1883年,戴姆勒和迈巴赫两人合作开发了第一台汽油发动机开始,原油这一在人类历史上就开始变得愈发重要。直到今天,它成为了当下最重要的大宗商品。而油价的定价历史,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跨国石油公司定价

第一个阶段是跨国石油公司定价,在20世纪初,当时世界上的石油主要消费国基本上都是英法美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主要产油国大多位于当今欧佩克地区。一边是老牌帝国主义,一边是刚刚摆脱半殖民地的小国,那边说了算一目了然。

所以当时的油价基本上不存在市场的空间,油价多少,作为大国代表的跨国石油公司说了算。简单来说,这些公司跟产油国签合同给租金,合同说多少钱,油价就是多少,挖出来的原油运回国自己炼自己卖,公开现货交易不足总交易量的1%。

而这种情况的背后原因,说白了就是当时油少,原油产量没办法满足世界上所有国家需求。而这个时候,老牌大国就运用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打压产油国,确保原油优先供给自己,价格不太高。当时类似的跨国石油公司有七个,也被称为“七姊妹”。

OPEC定价阶段

时间到了70年代,这个时候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石油产量终于上来了,10年,美国原油产量达到当时峰值,美国甚至开始限制国内原油开。国内不缺产量,就不用继续控制山高水远的产油国。再加上当时英国日渐颓势,从海湾地区逐步撤军。使得当时的产油国出现了一个权力真空,因此当时各国的内部势力纷纷抬头,开始争取更大的原油定价话语权。在此情况下,OPEC,也就是欧佩克在1960年应运而生。

最经典的表现有三个,一是当时各国纷纷把油田收归国有,1960年,当时的阿美石油公司总部从美国旧金山迁到沙特多哈。经过多年斗争,12年,阿美公司逐步被沙特收归国有,13年沙特参与阿美公司25%的股份,14年上升至60%,1980年达到了100%。二是产油国开始要求提高原油出口税率,最后定在了55%。第三个,也是最终的胜利,是欧佩克在20世纪70年代中叶决定以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作为国际油价“参考价格”,标志产油国在原油定价上终于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从此之后,国际油价就形成了欧佩克产油国和跨国石油公司协商定价的机制。

定价

按理来说,到了欧佩克定价阶段,产油国、需求国达成联盟,两边啥事都商量着来挺好,没有变化的必要了。但是谁都没想到,随着石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需求国越来越多,产油国也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两个结果,一方面,这些国家也想有自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石油交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原油上了油轮,短则几天,长则几周才能到达买家手里。是先付钱后发货还是先发货后付钱,付钱是按照发货日子价格给还是收货日子价格给,这些可能动辄涉及十几亿的资金。到了这一步,期货的主要动力已经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