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进入“9元时代”?开车省油10大误区,当心汽车大修!

2.面对当前油价,如何节约汽车用油成本?

3.油价下跌、经济下行、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如何才能挺住?

油价进入“9元时代”?开车省油10大误区,当心汽车大修!

应对低油价我们应该怎么做_如何应对低油价优势

由于国际原油飙升,国内油价大涨,不少网友调侃到自己的油车“95加满,倾家荡产”“这油价涨得快开不起车了”…但车该开还是要开,于是乎如何省油成了最近大家热议的话题。很多车主都有自己的小窍门,但有的窍门不仅不省油,还有安全隐患,威胁行车安全,快来一起看看这些省油误区你中招了没?

误区1:只加半箱燃油

很多老司机都说,加油最好就加半箱油,这样可以减少汽车的自重,可以节约油耗。

可如果拿一个50L的汽车油箱为例,加一半的油是25L。汽油比水轻,按照密度比来换算。1L汽油约等于1.5斤。那25L的汽油则是37.5斤。一台重达1吨多的汽车会因为这30多斤而增大耗油吗?

误区2:不开空调

有车主认为开空调很费油,所以热的时候宁愿开车窗。但其实当车速达到一定速度时,开车窗反而更费油。很多车子当时速超过80公里/小时后,其风阻系数增加所带来的燃油损耗,往往比密封车厢开空调所增加的油耗要大。如果真的想省油,可以选择低速时开车窗,中高速时开空调。

误区3:等红灯熄火

熄火应该视红绿灯的时间而定。重启发动机时,瞬间油耗非常高,约超出正常油耗的20%,且耗油时间基本为10秒左右。所以,如果红绿灯时间达到1分钟或以上可以熄火,只有几十秒钟的话,就没必要熄火了。

误区4:空挡滑行

随着行车电脑、发动机电喷和直喷技术在很多车辆上普及,行车电脑就取代化油器来控制喷油,且能更准确地控制喷油量。因此,空挡滑行已经不能省油了,而且空挡滑行会造成变速箱润滑不良,容易导致变速箱损坏;车辆如长距离空挡滑行,容易怠速熄火,如果突然熄火,发动机、真空助力制动系统等就会停止工作,在行车过程中非常危险。

误区5:定速巡航

设计定速巡航的目的是为了缓解驾驶人双脚的疲劳。事实上定速巡航不是为了省油,而是为了解放车主的右脚,让车主开车更加轻松舒适。有些时候使用定速巡航可能会多耗一点油,特别是在低速状态下。

误区6:节油器

网络上流传着一种叫“节油器”的产品,据说可以帮车子省油30%,还能提升动力、改善油反应迟钝等问题,事实上,商家宣传的原理完全经不起推敲,产品也起不到节油的作用。

误区7:低转速行驶

故意低转速高挡位驾驶也是省油的一大误区,引擎在低转速区间工作,会加剧引擎的负担,同时也会使引擎的燃烧不充分而形成积碳,合理的方式是让引擎的工作转速更多地处在经济转速区间内。

误区8:降低燃油标号

当汽油标号过低时,压缩的混合油气将在点火前自燃,点火时,已开始自燃的油气又将产生强烈爆震,使原先精确设计的燃烧程序失控,一部分汽油做了负功,一部分因为燃烧过程与活塞行程不同步,不能完全燃烧,造成进气阀和缸内严重积碳,油耗增加,尾气恶劣。

误区9:排量小的车

一台车的油耗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身的重量和车子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此外发动机排量、技术以及变速箱逻辑等各方面因素也会影响车子的耗油。所以武断地认为排量大的车一定费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小排量车往往在低速行驶时会有优势,而高速行驶时大排量汽车往往会更高效。

误区10:调高胎压

把胎压调高,确实能省油,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减小了,阻力减小,抓地力减小,操控性能明显降低。如果打高气压省油20%,那么是不是抓地力也同时减少了20%以上,刹车距离增长应该也远远超过20%吧,这种情况再赶上雨雪状况路面湿滑,估计追尾事故率是否增加超过20%也难说。

面对当前油价,如何节约汽车用油成本?

1、最直接的办法是:减少开车出行次数

2、最经济的办法是:运用混合交通出行

3、最实际的办法是:轻踩油门减少急刹

把一首小诗送给想节油的朋友们,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有车朋友你们好,

降低成本很重要;

一天节约十五元,

一年累计也不少。

如何节约有技巧,

降低成本有高招;

点点滴滴不放弃,

方方面面需思考。

我来总结我报告,

合理用车挺重要;

不良习惯要改掉,

省油措施众知晓。

早上热车很重要,

时间太长无必要;

水温升至四十度

起步开车先慢跑。

开车学问也不少,

匀速行驶很重要;

控制车速耗油少,

减少刹车降油耗。

节油也要讲技巧,

高速公路用空调;

城区道路可开窗,

空气阻力须减少。

燃油级别要明了,

无须盲目用高标;

正确使用最要紧,

又省钞票又环保。

按时保养很重要,

更换机油不可少;

选用指定油级别,

更换三滤同时搞。

胎压检测须勤劳,

延长胎龄安全保;

胎压不足油耗高,

胎压过高容易爆。

行前路线规划好,

目标明确不绕道;

开车注意路况表,

道路拥堵油耗高。

短时停车熄火少,

长时待速油耗高;

聪明停车省钞票

灵活掌握要记牢。

交通违章罚款高,

二百大洋瞬间抛;

遵纪守法牢牢记,

一年省下钱不少。

安全驾驶最重要,

事故成本相当高;

一旦发生人伤害,

又费钞票又费脑。

现在油价特别高,

出车次数要减少;

交通方式要多样,

步行骑车搭公交。

拼车一族显时髦,

顺路好友搭车跑;

油费分摊获双赢,

你好我好大家好。

选车时兴低油耗,

购车之前多思考;

节能环保又安全,

用车成本往下掉。

油价下跌、经济下行、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如何才能挺住?

作者?|?王?慧

来源?|?汽车大观

最近,因为沙特和俄罗斯的价格战,全球石油价格暴跌。我国也受到影响,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之后,汽柴油价格回到5元时代。这意味着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创下自2013年新定价机制实施以来的最大跌幅。

油价下跌,对于汽车车主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一些新能源车行业的朋友也担心,燃油成本下降后,部分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徘徊的消费者,可能会抛弃新能源车。

此前,受宏观经济下行、补贴政策退坡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已经颇为不振。今年2月的市场产销量数据,创下了近年来下滑纪录。

油价下跌,先给人的直观感受是会让新能源车雪上加霜。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挺得住吗?

油价暴跌不致命

油价下跌,这对于燃油汽车的“对家”——新能源汽车来说,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一定程度上,它确实会影响消费者的购车信心。

如果抛开限购限行的政策因素,当下私家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一大主要动力,就是新能源车的用车成本经济性。

说白了,就是更省钱。

以一辆补贴后价格约20万元,电池容量60千瓦时、续航里程400公里左右的的纯电动汽车为例,按照一年行驶1.5万公里以及居民用电最低标准计算,一年的电费大概是1600元左右。

而一辆20万元左右汽油车,如果以百公里8升油耗跑1.5万公里,按降价之前7元左右的油价计算,一年的油费超过8000元。

油价如果降到5元区间,一年的油费多则能省下上千元。这对于在意燃油价格的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小的购车推动力。

不过,也要看到,新能源车的经济性只是它的众多优势之一。总体购车成本、保险费用、保养费用、限行限购等等其他因素综合考量,新能源车的整体提升不会因为单一的油价下降而改变。

而且,我国成品油价格还有“天花板”和“地板”调控机制,以目前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能源成本差距计算,即使油价下跌一半,新能源车的能源成本依然具有显著优势。

如果从大形势上说,就更不需要担心新能源车会因为油价下跌而完蛋了。

当前,发展新能源车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汽车产业未来变革的大方向。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开始支持汽车电动化发展,甚至部分国家已经发布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

车企也不会因为油价下跌,就放缓发展新能源车的脚步。

不只是国内车企,宝马、大众等此前对新能源不太积极的外资车企,也已经明确表态,即便油价持续暴跌,也不会影响公司向电动化变革的决心。

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通过智能电动化布局进行差异化竞争,几乎成了未来汽车市场生存发展的不二选择。

真正的挑战还是产品本身

对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真正致命的挑战,不是油价,还是自身的产品实力。

自2009年初我国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以来,经过换道先行的十年,产销规模已经突破1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充电基础设施、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改造和建设,也已经初具成果。

但客观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大多数产品,距离消费者所期望的使用体验和出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创新和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仍是关键。

具体而言,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占大头的纯电动汽车,还存在五大痛点,即续航、充电、成本、安全和残值。

近几年,电动车起火事故时有发生,再加上购置成本高,充电不便捷,低温和高速行驶时续航里程缩水,二手电动车交易困难等等因素,极大地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和消费信心。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和记者交流时曾提到,过去的十年,中国电动汽车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当下,电动汽车还处在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性价比的坎还没有过去。这个阶段,政府支持非常重要,但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还是企业自身。

随着补贴政策的变化,2020-2022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三年,是产业发展的“生死时刻”。置身于“被转型”的痛苦之中,离开了政策补贴的“舒适圈”,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直面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

市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用户至上”是本源法则,谁能及时推出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及服务,谁就能赢得消费者的钱包。这个时候,除了坚定信心、苦练内功,快速壮大自身实力之外,企业没有第二条捷径可走。

“电动汽车持续发展必须跨过的坎,就是性价比要超过燃油车。需要从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完善使用环境三方协同发力。”陈清泰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