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周期有什么影响

2.石油价格上涨对物价有什么影响

3.沙特阿拉伯海洋油气发展史有多久?

4.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

5.油田开发经济政策界限计算方法与应用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周期有什么影响

1996年汽油价格_1996年油价多少

金融危机就是经济周期中的危机阶段从1991年至1995年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八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900亿元,年均增长l7.9%。

八五”计划设想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形成了总体开放的格局。这是关键所在。

1996-1999。

"九五"前两年,即1996和1997年,受"八五"后期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惯性影响,市场物价继续保持上涨态势,各级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的过快增长,采取了一系列价格调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1998和1999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则分别比上年下降0.8%和1.4%,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新情况。由于长期积累下来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在新的买方市场条件下充分暴露,加之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增幅大幅度下降,导致国外需求萎缩,市场商品价格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总水平连续两年下降。 2000-2007年

为什么要把“九五”最后一年的,划在这个经济周期里,因为,2000年是一个小转折,经过了97开始亚洲金融危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4%,扭转了自199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局面。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启动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受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国家相应地调整了国内原油基准价和成品油价格,带动了以石油为原料的加工产品价格回升,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反弹势头。

01-05年,“十五”期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中国外有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内有错综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受美、日等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经济一路下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股市低迷,汇市不稳。从2001年的“9·11”事件,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再加上海啸、油价上涨、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等天灾人祸,给本已疲软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到2003年,中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年的反通缩,开始进入了新的经济增长期。然而,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当年严重的旱涝灾害,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市场销售增幅明显回落、旅游业受到严重打击、交通运输量明显下降、出口订单减少、农产品销售受阻等等。2003年二季度GDP增长率从一季度的9.9%掉到了6.7%。

但“十五期间”,基本来看解决三农问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直到07年,次债的正在到来(其实06年就暴露初问题了),加上中国楼市股市的泡沫严重,迎来了08的又一个转折,这一次我们一样能够走出危机,因为我国的经济正在向好。

石油价格上涨对物价有什么影响

目前全球经济加速发展,促使对石油的需求加大,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迅速增加,使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性加大。自1996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之后,原油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和物价的影响明显加大。

一、传导途径和影响因素

原油是最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国际原油涨价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我国物价水平产生影响:一是由于自2000年以来国内原油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提升我国国内原油价格水平;二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使得我国原油进口价格上涨,这将增加原油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下游企业面临比较大的涨价压力;三是原油涨价将带动其替代产品例如煤炭等的价格上涨,从而带动更大范围的物价上涨。

由于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各行业受原油涨价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油的直接和间接依赖程度。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越高,受原油涨价的影响也越大。例如原油成本通常占炼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80%以上,原油价格上涨将直接增加炼油企业的成本,促使其提价;二是价格传导是否畅通。在价格传导机制畅通的情况下,原油涨价影响将通过产业链从上游传导到下游,从生产领域传导到消费领域。但是假如价格传导机制不畅的话,国际原油涨价的影响可能会局限于上游和中游,很难传导到下游。

二、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定量分析

为了全面分析国际原油涨价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投入产出表以及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对原油涨价的冲击的大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如果原油价格上涨10%并维持一年的时间,将使得总体物价水平上涨0.5%,投资品价格上涨0.3%,消费价格上涨0.2%。从所考察的17个行业来看,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受油价上涨的影响最大,价格涨幅在0.6%-1%之间;电力及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炼焦、煤气和石油加工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受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大,价格涨幅在0.2%-0.4%之间;其他行业价格受原油涨价的影响较小。根据上述模型计算,如果全年原油价格上涨30%,将使得总物价水平上涨1.5%,投资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0.7%。

由于上述计算以价格传导机制比较顺畅为前提,考虑到以下因素,原油涨价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可能没有这么大。一是成品油基准价格的定价权仍在发改委。 从目前的情况看,为了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调整幅度远小于原油价格的上涨幅度,这减轻了成品油涨价对下游企业的影响。二是由于一般工业消费品领域价格竞争激烈,上游企业成本增加很难传导到消费领域。三是由政府定价的公用事业部门的涨价幅度很可能会小于成本的增加幅度,这也将使得服务价格的上涨小于预期。



总体上看,在国内投资增速回落、粮食供给增加的情况下,国际原油涨价使得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加大。如国际原油价格持续维持高位的话,明年投资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维持在高位可能将进一步加大。

沙特阿拉伯海洋油气发展史有多久?

1933年,沙特阿拉伯政府与雪佛龙公司的前身加利福尼亚州标准石油公司签订了一项特许协议,开始在王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同年,成立了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1938年,在达兰发现了第一个商业性油田——达曼油田。1936年,雪佛龙将其在阿拉伯公司的半数股权出让给德士古石油公司。1940年,发现了布盖格油田,为沙特阿拉伯第四大油田。1944年,加利福尼亚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更名为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Arabian American Oil Co.),简称阿美石油公司(Aramco),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1948年,埃克森公司和美罕公司加入该公司,变为四家公司合资的公司,其中雪佛龙和德士古的股份分别由50%降至30%,埃克森公司持股30%,美孚公司持股10%。

20世纪40年代中期,阿美石油公司在拉斯坦努拉建立了本公司的炼油厂。

1948年,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陆上油田——加瓦尔油田(Ghawar field),并于1951年开始投产,同年发现了海上萨法尼亚油田(Safaniyah field)。1960年,阿美的原油年产量达到6000万吨,比1950年增长了57.7%。这一时期,阿美石油公司的总部已迁至沙特阿拉伯的多哈,为了争夺对石油的控制权,沙特阿拉伯政府与美国公司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萨法尼亚油田位于沙特阿拉伯的东北部海域,探明储量33.2亿吨。原油部分通过输油管运往利比亚的的黎波里、西顿,叙利亚的巴尼亚斯港装船。一部分输往拉斯塔努拉外运。油田发现于1951年,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它于1957年开始生产,每天从18口井流出50000桶原油。自1962年开始,25口井每天产油35万桶。在短短4年零9个月,产量增加了6倍。其储备约37亿桶石油和5360亿立方英尺天然气。

1960年,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内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1962年11月30日,沙特阿拉伯政府成立了完全国有的石油矿业总公司,其目的就是使政府能够参与石油工业领域的经营,包括在阿美石油公司租让地的一切经营活动。整个20世纪60年代,沙特阿拉伯石油矿业总公司的发展历史就是沙特阿拉伯政府努力从阿美石油公司的四家美国合资者手中争夺石油控制权的斗争史。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阿美石油公司石油年产量高达3亿吨,并成功地提高了油价,从而提高了沙特阿拉伯政府的地位,使其在与美国公司的斗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1972年,阿美公司终于同意了沙特阿拉伯政府的参股要求,1973年沙特阿拉伯政府参与阿美石油公司25%的股份,1974年上升至60%,1980年达到了100%,美国公司并负责销售沙特阿拉伯政府自己无力销售的原油。

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油价飞涨,使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收入增加,并进而使石油产量猛增。至1980年,沙特阿拉伯原油年产量由10年前的1.9亿吨猛增至4.95亿吨。1983年成立了勘探和石油工程中心。

从1980年开始沙特阿拉伯为维持油价采取了大量削减原油产量的对策。到1985年,沙特阿拉伯政府开始迅速恢复沙特阿拉伯原油市场份额的计划,产量迅速上升,造成1986年油价下降62%~66%。上述限产保价政策的实施及1986年的油价暴跌,使阿美石油公司收入迅速下降,不得不大量裁员。

1986年公司开始展开全国勘探计划,勘探范围不断扩大,至1995年已经新发现了17处油、气田,在中央阿拉伯发现符合世界最高标准的超轻型低硫原油并开始投入生产。同时,为了保证本公司在20世纪结束以前能够通过王国两岸的输油站为客户提供符合季节需求和等级要求的原油,公司从1989年开始在东方省和中央阿拉伯实施一系列石油和天然气项目。东西原油输送管道系统以及延布原油出口转运站的大规模扩建工程,已将最大持续原油年生产能力恢复至5亿吨。

1982年,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勘探和石油工程中心投入使用。该中心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地球科学设施之一,在中东地区更是首屈一指,与该中心的密切合作以及建立与其相关的实验室和研究开发中心使阿美石油公司在上游(勘探和开采)技术后援方面基本不依靠其他石油公司。该中心可以处理分析二维地震探测的数字数据;1991年引进了水平钻井技术;其计算机中心拥有巨型计算机网络,采用最新技术硬件和应用软件,可以处理和解析所有地震探测钻井数据,使公司得以更为有效地利用其资源。

1987年3月,为保住60年代石油过剩时期沙特阿拉伯占有的原油市场份额,依靠与阿美公司的原股东公司间的关系,沙特阿拉伯与四家美国公司签订了6250万吨/年的长期供油合同,但没多久,沙特阿拉伯就中止了该合同。

1988年根据王室法令,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简称沙特阿拉伯阿美公司)正式成立,接管了原阿美公司的全部资产和经营权,成为沙特阿拉伯境内唯一的一家从事石油勘探和开发业务的公司。同年,该公司与德士古石油公司组建成立了美国第六大石油销售企业——星企业公司。

1991年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收购了韩国双龙石油炼制公司35%的股份。

1993年7月,沙特阿拉伯政府颁布M/1钦令,将沙特阿拉伯王国所有的国有炼油产品经销和行销业务以及政府在三家合资炼油厂中的一半股份统一交给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管理。至此,沙特阿拉伯阿美公司控制了整个王国除润滑油外全部的碳氢化合物产业。到1997年7月,沙特阿拉伯政府决定将Petrolube公司71%的股份和Lubere公司70%的股份转给阿美公司,使该公司正式介入了国家润滑油业。

1994年,该公司完成了恢复最大持续原油年生产能力至5亿吨的五年计划。

现在,该公司已拥有27条油轮,其中包括4条超大型油轮、19条巨型油轮(每条油轮装载能力在29万~30.1万吨)和4条成品油轮。所有油轮均属其分公司维拉国际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还定时定点租用一些船只将原油运往美国和欧洲的一些港口。大多数远东地区的客户历来自己负责原油运输,而由沙特阿拉伯阿美公司设在该地区的行销后援服务分公司提供协助。另外,为满足欧美地区的灵活运油需求,公司在加勒比海的圣路西亚和圣尤斯坦希斯及鹿特丹设有长期储存中转设施,其总容量为219.2亿吨。

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沙特阿拉伯阿美公司致力于增加储量、提高产量,加强轻质原油的生产,减少重质原油所占比例。1993年完成了扩大海上原油生产能力的大型玛尔詹项目(该项目包括建成两座日产量为25万桶的海上油气分离厂和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天然气压缩厂之一)和祖鲁夫油田项目,将阿拉伯中质原油日产能力提高了1096万吨。1994年沙特阿拉伯东部公司发现了非伴生无硫天然气以及冷凝深层气田。在王国利雅得以南地区持续不断地进行勘探,已经发现了15个以上的含有阿拉伯超轻原油的油田。1998年这里将生产出2500万吨/年阿拉伯超轻原油。同时沙特阿拉伯阿美公司准备关闭几个生产较重质原油的北部海上油田。1996年沙特阿拉伯阿美公司开始投资一个60亿美元的项目,包括提高加瓦尔油田的产量,在哈拉德(Haradh)建设一个油气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已于1996年投产,日产阿拉伯轻原油33万桶),以及开发谢巴油田。

在国际运营方面,公司于1995年初完成了15条超级油轮的新建计划。这15条巨型油轮每条船总载重吨位在290000~301000吨,至少能够运载200万桶原油。每条船每年能够向公司的欧洲和美国客户提供900多万桶原油。

沙特阿拉伯经济继1996年复苏以来,1997年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的复苏带动沙特阿拉伯石油业更加蓬勃发展。沙特阿拉伯投资数十亿美元发展石油业,将在亚太地区建立炼油厂并增加沙特阿拉伯在美国、俄罗斯、欧洲的炼油和销售份额。油价不断飙升,就吸引着很多人去采油,目前海上的钻井使用率已经达到90%。此外阿美公司的钻井数量也增加了30%,而且带来更多的利润,从开始3个增加到30个,这些都是负责海上钻井工作的。目前阿美公司有一个全新的项目是关注沙特阿拉伯湾浅水区,未来把重点放在这个地方,在深水地区从来没有开发过的地方。

现在再来看一下技术发挥的作用,人们一直把油气看做是技术发展非常缓慢的行业,要做的就是怎么样能够通过技术来发展,实际上技术在增加钻井能力以及提高利润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钻井技术发展越来越复杂,世界上有80%的油田采用的是平行钻井的方式,简单的垂直钻井方式已经不适用了。还有地质导航通过卫星每天24小时不间断看到不同地区发展情况,中心获得的数据之后就会把数据传给现场工作人员,就会非常地便捷。阿美公司非常典型的有8层的储油层,总的深度达到了40384英尺,使用非常先进的方式来监控油田的开采,还采用完全集成化、一体化的电脑控制油库。如何采油并不是真正的挑战,真正的挑战在于怎么样安全、健康保护环境的采油,所以目前阿美公司要做的就是提供最大的价值,具有最高的竞争性和可靠性。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9月,中国原油净进口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国;中国原油日均消费量为1076×104桶,日均产量为446×104桶,净进口量为日均630×104桶;美国原油日均消费量为1852×104桶,日均产量为1228×104桶,净进口量为日均624×104桶。并且预测,从2013年9月份以后,直到2014年年底,未来中国原油净进口量超过美国将成为常态。而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的大起大落对中国产生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中国进口石油资源成本不定,风险增加。

中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从1993年开始出现不平衡以来,就不得不依靠石油的进口来弥补其差额。因此从1994年至2011年间,表2-10数据显示,随着中国年需求量的迅速提高则从国外进口石油的量逐年攀升。1996年比1994年增加了近7倍,而2004年比1994年增长了60多倍。从2000年以来,中国年进口量比20世纪90年代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2008年以后(图2-3)。

表2-10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油价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0—2008,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石油网,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2000年进口量由5.1294×108桶提高到2007年的11.9109×108桶,8年时间增长了1.32倍。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化有3个较为明显的增长台阶,2000年、2004年和2006年。中国有如此强劲的石油进口需求,那么国际油价与其关系非常值得研究。

图2-3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价格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中国海关网海关统计,中石油网,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表2-11 中国石油进口平均价格与油价变化趋势 单位:美元/桶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注:平均进价由进口量与金额计算而得。

从中国石油进口平均价格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势比较来看,2000年至2003年间,中国进口石油的平均价格基本与国际油价的最高值持平,以后该问题有所缓和(表2-11)。但是这个平均价格是由不同品质的原油进口金额平均而得,若低质低价的原油进口的多,那么平均价格就会下来。所以这还不能说明中国原油的进口完全抓住了国际原油市场最低价格的机会,只是已有这种倾向。

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相对较高地区代表为西德克萨斯和布伦特价格(图2-4)。以此为代表,与中国石油进口量的变化规律总体趋势比较(图2-3)。由此显示,总体趋势是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升,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不断提高的规律。但是又有一些特殊点:2000至2002年间随着布伦特石油价格降低,中国石油进口量有所减少;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世界石油价格下跌,但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一直快速增加。这是因为2009年中国进入了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完工的注油期,因此石油进口量只会升不会降。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化趋势与世界油价相对较低的地区代表价格迪拜和福卡斯的变化规律与前基本相同(图2-4)。

图2-4 中国进口原油平均价格与国际油价比较(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石油进口量增加时国际油价就上升,当然这本身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个现象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只要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加大,国际市场就会提价;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对国际油价已经有了影响的力量。前者对于中国发展经济,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等都为威胁因素,后者则说明已有了影响市场的机会。所以,应该想办法采取措施抓住该机会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名声的提高。

总之,从全球范围来看,常规石油产量在下降,而能源消费需求在上升,油价将会不断地上涨。有人认为“未来10年,全球需要增加相当于4个沙特阿拉伯或10个北海的产量才能维持目前的供给水平”[41]。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其2013年度长期能源预测报告中预测,天然气消费在2025年前后成为仅次于石油的全球第二大常用燃料,到2040年将增长65%[50]。这对于石油能源产品市场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油田开发经济政策界限计算方法与应用

尚明忠 孙伟 孟新华 王兴科 苏映宏

摘要 介绍了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措施增产油量经济政策界限的研究方法,制作了胜利油区不同类型油田的开发经济政策界限图版,为避免油田开发中的低效工作量和提高油田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经济政策界限 经济极限含水量 措施 经济极限产油量 经济效益 胜利油区

一、引言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油田含水量的上升和开发难度的加大,其产量也会不断下降。当产量降低到一定界限,其产值不能平衡必要的投资和成本时,油田或油井的开采就会没有效益,甚至亏本。因此,研究油田开发经济政策界限,对于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计算原理及方法

二、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

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当油井在投资回收期内的累积产值等于同期总投资、累积年经营费用和必要的税金之和,即单井投资回收期内的经济效益为零时井对应的产油量,称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

单井投资回收期内经济效益表达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当投资回收期内累计经济效益为0,即Pp=0时,得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的计算公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式中:Pp——投资回收期内生产井单井累计效益,104元;

Sp——投资回收期内生产井单井累计总产值,104元;

K——投资回收期内生产井单井累计总投资,104元;

Cp——投资回收期内生产井单井累计年经营成本,104元;

τ0——油井开井时率,小数;

qmin——新井单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t/d;

w——原油商品率,小数;

P——原油价格,元/t;

Rt——吨油税金,元/t;

T——投资回收期,a;

B——油井在投资回收期内产量平均年递减余率,小数;

Ib——单井地面建设投资,104元/井;

Id——单井钻井投资,104元/井;

β——油水井系数,小数;

i——经营成本年上涨率,小数;

C0——单井经营成本,104元/井。

2.参数的确定[1]

(1)投资

投资可分为钻井投资和地面建设投资两部分。

钻井投资是指油气田开发建设期所钻的开发井投资,包括钻前准备工程、钻井工程、测井和完井工程投资。其投资定额主要和井深有关。胜利油区每米钻井投资CM与井深H有如下回归公式(不包括海上油田)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油田地面建设投资主要包括油气集输、注水、供排水、供电、通讯、道路等。根据“九五”期间实际发生的油田地面建设投资,可以确定陆上老区新井、陆上新区新井、海上油井的平均单井地面建设投资。

(2)经营成本及费用

经营成本和费用是油气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按规定发生的一切消耗和费用的总和,包括油气开采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原油开采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等。油气勘探开采过程发生的管理、销售和财务等三项费用作为当期损益,直接从当期销售收入中扣除。

按现行会计报表,油气开采成本由15项构成,包括动力费、材料费、燃料费、生产人员工资、福利费、驱油物注入费、热采费、油气处理费、轻烃回收费、井下作业费、测井试井费、修理费、制造费用、折耗及摊销、勘探费用。

(3)税金

主要税金包括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和资源税。为简化步骤,计算了不同油价下的吨油综合税金。在原油价格为800~1800元/t时,吨油综合税金为99~220元/t。

(4)递减率

为了确定新井产量递减率,统计分析了胜利油区1990~1995年新井的变化规律,按日产油水平分为小于4t、4~6t、6~8t、8~10t和大于10t五个级别进行跟踪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递减率的大小与单井初产油量的高低有关,单井初产油量越高,递减率越大。单井初产油大于10t/d的井递减率约为15%,单井初产油量为8~10t/d、6~8t/d、4~6t/d的井递减率分别为12%、10%、5%左右,小于4t/d的井基本不递减。

3.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计算

通过分析“九五”以来胜利油区的投资、成本,结合单井日产油量的变化规律,分别计算了不同井深、不同油价条件下陆上老区、陆 上新区和海 上新区新井的经济极限初产油量。

根据计算的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对胜利油区“九五”以来的新区进行了评价,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地区不同油价下的低效产量比例。

(1)陆上新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计算

以井深为1000~3500m,原油价格取900~1700元/t为条件,测算了陆上新区低渗透油田和高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并制作了图件(图1、图2)。从图中可看出,井深相同时,油价越高,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越低;在相同油价情况下,井越浅,对新井初产油量要求越低。

图1 陆上新区低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图

图2 陆上新区高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图

高渗透油田对新井的初产要求低于低渗透油田。油价为1000元/t,井深为2000m时,高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为5.65t/d,低渗透油田为6.12t/d。

根据陆上新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图,对胜利油区1996~1998年所钻陆上新区新井进行了跟踪分析。1996年共钻新区新井317口,平均单井产量11.43t/d,其中低效井78口,平均单井产量3.35t/d,低效井井数占24.6%,但产量仅占4.1%;1997、1998年低效井井数分别占当年钻新井的25.6%、20.2%,产量分别占6.1%、3.5%。

(2)陆上老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计算

陆上老区井深取1000~3500m,原油价格取900~1700元/t,其低渗透、高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计算结果分别见于图3、图4。由于低渗透油田钻井投资、地面建设投资及经营成本等均高于高渗透油田,其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要高于高渗透油田。油价为1000元/t,井深为2000m时,高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为5.3t/d,低渗透油田为5.5t/d。

图3 陆上老区低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图

图4 陆上老区高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图

根据陆上老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图,对胜利油区1990年以来的陆上老区新井进行了跟踪分析,得出了不同油价下其新井低效产量的比例。油价为1000元/t时,1990~1995年陆上老区新井低效产量比例从4.5%上升到13.4%,高于陆上新区新井低效产量的比例,且低效产量的比例上升较快。1995年以后,通过应用精细油藏描述等新技术,不断优化新井井位设计,使得低效产量比例上升的趋势得到控制,基本保持在13%左右。

(3)海上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计算

依据海上油田经济参数分析结果,计算了不同油价、井深情况下海上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并制作了图件(图5)。在原油价格为1000元/t时,海上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为35.7t/d(井深2200m)。1999年,胜利油区的平均原油销售价格为931元/t,所对应的海上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为36t/d。

图5 海上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图

根据上述经济极限初产,统计了海上油田近几年新井低效产量的比例。当油价为1000元/t时,1995~1998年低效产量比例分别为11.08%、7.87%、4.36%、7.36%。海卜油田自1995~1996年馆陶组油藏全面投入开发以来,不断应用地震约束反演、油层保护等新技术,优化方案设计,钻井成功率高,新井低效产量的比例明显降低。随着动用储量难度加大,1998年以后低效产量比例上升。

三、老井经济极限含水及经济极限产油量

研究油田的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可以及时判别低效井,并对之采取关闭或转注、改层等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

1.计算原理及方法

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是指油田(油井)开发到一定的阶段,其含水量上升到某一数值或产油量下降到某一数值,投入与产出达到平衡,含水如再升高、产油量如再下降,油田开发就没有利润了,油田(油井)此时的含水量称为经济极限含水量,其对应的产量称为经济极限产量。

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的计算都是采用盈亏平衡原理,但不同的是,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的计算是指一定阶段(投资回收期)的投入产出平衡,而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的计算是指瞬时(一般取一年)的投入产出平衡。

由于老井一般都认为经历了8年以上的开采时间,在计算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时,可以不考虑其投资,仅计算它的经营成本。对原油经营成本不同的考虑方法,可以得出不同概念的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常规成本分析法是考虑老井开采时所需的全部经营成本;而最低成本分析法,则是按油井主要的维持生产的费用来计算的。

计算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的投入产出平衡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由(4)式可导出求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的表达式: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式中:qo,min——经济极限产油量,t/d;

fw,min——经济极限含水,小数;

qL——单井产液量,t/d;

Cv——吨液可变成本,元/t;

Cg——固定成本,104元/井;

t——预测年相距基础年的年数,a。

2.吨液成本与平均单井产液量关系

单井生产成本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5)、(6)式中准确求取单井生产成本非常关键。为提高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经研究可简化成本分析项目,直接通过平均单井产液量、吨液成本求取单井生产成本。

按最低成本统计分析了1998年胜利油区40个陆上水驱开发油田的吨液成本 CL和油田的平均单井产液量qL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其回归关系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将(7)式代入(5)、(6)式,可得新的经济极限产油量和经济极限含水量的表达式: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3.老井经济极限产油量及经济极限含水量计算

(1)陆上老井经济极限产油量及经济极限含水量计算

油价选800~2400元/t,单井产液量取10~160t/d,利用式(8)、(9)计算了老井的经济极限产油量和经济极限含水量(图6,图7)。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单井产液量条件下,油价越高,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越低;相同油价下,单井产液量越高,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越高。油价为1000元/t,单井产液量为10t/d时,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为1.15t/d,经济极限含水量为88.5%;单井产液量为160t/d时,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为1.68t/d,经济极限含水量为98.9%。

(2)海上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计算

由于资料所限,海上油田未建立起吨液成本与单井产液量的关系,其原油成本通过分项统计获得。利用公式(5)、(6),油价为1000元/t,单井产液量为30t/d时,计算得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为87.2%,经济极限产油量为3.8t/d;单井产液量为80t/d时,计算得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为89.1%,经济极限产油量为8.7t/d。从计算结果看,海上油田由于原油生产成本高,其经济极限含水大大低于陆上油田,而经济极限产量大大高于陆上油田。

(3)胜利油区老井低效井情况

依据绘制的老井经济极限产油量及经济极限含水量判别图,对2000年6月开井的13028口老井进行了分析,其中低效井有1293口,占总井数的9.9%;月产油1.94×104t,占全部老井产量的0.83%;平均单井日产油0.5t;综合含水量98.2%。这批低效井2000年6月的最低生产成本为3365×104元,同比产值为1982×104元,亏损1383×104元,建议该部分井进行关停并转。

图6 陆上老井经济极限产油量图

图7 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图

四、措施增产油量经济界限[2]

1.计算原理及方法

措施增产油量经济界限是当油井在措施有效期内的投入与产出平衡时,措施后比措施前累积增产的油量,其计算公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式中:Ic——措施新增投入,104元;

Tc——措施有效期,a;

Cc——措施成本,元/t;

qc——措施增油量经济界限,t/d。

2.计算实例

利用公式(10)测算了埕东油田下电泵、防砂、补孔改层、下大泵、卡堵五项措施的日增油量经济界限值。其下电泵措施的有效期为半年至两年,单井日增油界限值为2.29~0.57t,累计增油量经济界限值364t;防砂、补孔改层、下大泵、卡堵的累计增油量经济界限值分别为111t、158t、95t、142t。

五、稠油蒸汽吞吐热采井经济极限油汽比

1.计算原理及方法

对于稠油注蒸汽开采来说,设备工艺的要求要比稀油开采高,设备投资额较大,原油成本也较高。因此,应特别注意蒸汽吞吐热采井开采中的经济界限问题。当油汽比达到某一数值,使总成本高于总销售收入时,注蒸汽开采便无经济意义了,收入与支出平衡时的油汽比即为经济极限油汽比。

测算经济极限油汽比的公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式中:OSRmin——经济极限油汽比,小数;

Cig——平均每注1m3蒸汽的成本,元/m3;

Cwdf——单井平均分摊的固定成本,元/d;

Cg——吨油可变成本,元/t;

qo——平均单井产油量,t/d。

2.计算实例

据1998年孤岛油田稠油成本实际发生值,与注汽量有关的费用按注汽费和部分热采费计算,按照公式(11)测算的孤岛稠油油田单井日产分别为4t、5.2t、6t、7t、8t、10t情况下,当油价为948元/t时,经济极限油汽比分别为0.71、0.25、0.19、0.16、0.14、0.12。

六、结论

本文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油藏成本、投资分类,建立了老井吨液成本与单井产液量的函数关系,简化了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了方法的实用性。

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新井、老井、热采井及措施井的经济界限值,并制作了胜利油区不同类型油田开发的经济界限图件,为关停并转低效和无效井提供了依据。

致谢 本文集中了地质科学研究院开发综合规划室最近几年在经济政策界限方面的主要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胜利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地质院院长孙焕泉和开发管理部总地质师方开璞给予了悉心指导。参加本文工作的还有凡哲元、杨勇、邴绍献、吴作舟、侯春华、王道祯、王星等,在此一并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计划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规划总院编.石油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2]岳立,岳登台.老油田高含水期可采储量及增产措施经济评价方法.石油学报,20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