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钼供需形势分析

2.有色金属为什么和石油有关系?

3.废钢的发展状况

4.我是如何做大宗商品的:七年实战心得

年钼供需形势分析

铜合金价格今天多少一克_铜铁合金价格走势

一、国内外状况

(一)世界钼状况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09年世界钼储量为870.5万吨(表1)。世界已查明钼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智利、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家。这5个国家的钼储量占世界总钼储量的89.5%,储量基础占世界总量的91.7%。其他已查明钼相对较多的国家还有亚美尼亚、秘鲁、墨西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蒙古等。

表1 2009年世界钼矿储量分布主要国家单位:万吨(钼)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0

(二)我国钼状况

钼矿是我国的优势矿产之一,分布广泛且相对集中。截至2009年底,全国钼矿区数454个,查明钼储量1255.8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钼矿储量为145.3万吨,比上年略有下降(表2)。查明储量主要分布在河南、吉林、陕西、内蒙古、广东及河北等省(区),这六省(区)合计储量占全国查明储量的71.1%。按2008年钼产量来算,我国钼基础储量与产量比值为55,对相关行业中长期钼需求而言是有保障的。

表2 2009年我国钼矿储量分布单位:万吨(钼)

续表

二、国内外生产状况

(一)世界钼生产状况

2009年,世界钼矿山产量为20.23万吨,较上年减少了9.4%。这与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钼价格大幅下滑,相关钼产业投资和开工被迫推迟或减产,与钼产品消费终端相关的钢铁等行业需求低迷等因素有关,主要钼生产商纷纷下调年度生产。长期以来,中国、美国和智利是世界上三大主要钼供应国,这三个国家累计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7%。秘鲁、加拿大和墨西哥处于第二集团,这三个国家累计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5%(表3)。

表3 2004~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矿山钼产量

资料来源:World 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5~2010

(二)我国钼生产

我国钼矿开发分布在23个省(区),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自2007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年矿山钼产量保持世界第一。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钼精矿产量(折纯钼45%)为16.4万吨,含钼金属约7.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0%,这是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图1)。其中,河北、辽宁、福建和陕西等主产省份钼产量大幅下滑,下滑幅度在8%~50%之间。主要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钼需求和钼价格低迷,国内中小型钼矿山企业普遍开工不足或部分停产。

图1 1990~2009年我国钼产量和消费量

三、国内外消费状况

(一)世界钼消费状况

钼具有难熔、导电性好、膨胀系数小和耐腐蚀的优点,是生产高强度、耐腐蚀合金钢的重要铁合金添加原料。70%的钼用于冶金工业中生产特种钢和铁合金;其余主要用于催化剂、润滑剂和颜料、化学(防烟剂)、超合金(用于航空)、农业等行业(图2)。据世界金属统计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数据综合分析,2009年世界钼消费量约17.5万吨,较上年减少17.8%。西欧、中国、美国和日本仍是主要钼消费市场,尤其是中国,2009年钼消费量超过西欧,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国。

图2 2009年世界钼终端消费(左)和区域消费(右)结构

(二)我国钼消费状况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钢铁产能的迅速扩大,钼需求也在高速增长,钼消费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据北京安泰科信息有限公司估计,2009年我国钼消费在5.4万吨左右,约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0%以上,超过欧洲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国(图1,图2;表4)。

表4 我国钼生产消费概况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世界金属统计;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英国金属通报

四、国内外贸易状况

(一)国际钼贸易状况

钼的进出口以钼精矿、钼铁为主,其次是工业氧化钼及钼酸盐。钼丰富的国家如美国、中国、智利、秘鲁、加拿大、俄罗斯等是重要的钼出口国,日本、中国及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等钼消耗大户是主要的钼进口国(表5,表6)。

表5 2003~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钼产品出口

资料来源:World Metal Statistics,2004~2007;2008,12;2009,4

表6 2003~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钼产品进口

续表

资料来源:World Metal Statistics,2004~2007;2008,12;2009,4

出口方面,2009年,据智利国家铜业委员会的数据,智利出口钼产品5189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钼精矿(折钼金属量)6505吨,较上年减少了18%。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美国出口钼矿砂及精矿(含焙烧的)29600吨,较上年减少了10%,出口钼铁(含钼量)827吨,较上年减少了36%。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中国钼初级产品出口已大幅减少,2009年出口钼精矿为8913万吨,较上年减少62%。

进口方面,2009年,智利进口钼精矿31336吨,较上年增长了18%。美国进口钼精矿(含焙烧的)7520吨,较上年减少了26%;进口钼铁3040吨,较上年增长了31%。中国进口钼精矿61807吨(实物量),较上年增长了1167%,成为世界第一大钼进口国。

(二)国内钼贸易状况

我国是钼大国,也是重要的钼出口国。近年,我国钼进入国际市场的份额呈逐年减少的势头,主要与国内消费陡增、钼产品关税不断调整、自2007年开始对钼实行出口配额许可管理等措施有关。从不断出台的新政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性产品尤其是优势矿产的管理态度正在转变,对的保护和调控力度大增。从允许加工贸易到禁止加工贸易,钼产品出口退税到征税,再到出口许可配额管理,我国钼产品出口口径在逐渐缩小。

2009年我国钼进出口贸易呈现新的变化,出口大幅下滑,进口大幅增长,首次成为钼净进口国。据海关总署统计,2009年我国钼产品进出口总量约7.7万吨,比上年增长了71.3%;进出口总额为10.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44.3%(表7)。在钼出口方面,除钼化工产品外,钼金属(深加工)产品、钼炉料出口大幅下滑;钼矿砂及其精矿出口量为0.89万吨,比上年下降62%,这是我国钼精矿出口连续第6年呈现下降态势;钼铁出口量为654吨,比上年下降89%,为连续第5年呈现下降态势。在钼进口方面,钼炉料和钼化工产品进口大幅增长,尤其是钼矿砂进口,钼金属产品略有下降;钼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6.2万吨,比上年增长1167%,这是历史上我国钼精矿进口同比增长和进口量最多的一年。智利是我国进口已焙烧钼矿砂及其精矿的主要来源国(表8)。

表7 2007~2009年我国钼产品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注:①包括钼粉,锻轧钼条、杆、型材及钼板、片、带,未锻轧钼(包括简单烧结成条、杆),钼废碎料,钼丝及其他钼制品

从出口流向来看,2009年我国出口已焙烧钼矿砂及其精矿8406吨(表9),主要出口到荷兰和韩国,这两个国家合计占我国总出口量的76%;部分出口至日本、南非、印度和越南,这四个国家合计占我国总出口量的20.2%。2009年我国出口钼铁654吨,较上年减少89%,其中93%的钼铁出口(出境)到荷兰和我国台湾地区,少部分出口至韩国和日本。

表8 2006~2009年我国已焙烧钼矿砂及精矿主要进口来源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表9 2006~2009年我国已焙烧钼矿砂及精矿主要出口流向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五、国内外钼价格走势分析

自2001年以来,世界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国际钢铁市场需求旺盛,钼需求强劲,国际钼市场行情高涨。以欧洲市场氧化钼为例,年均价格从2003年的5.13美元/磅钼上涨至2005年的32美元/磅钼;2006年和2007年有所回落,保持在24.8美元/磅钼和30.3美元/磅钼;受经济危机拖累,氧化钼价格从2008年的29.7美元/磅钼回落至2009年的11.2美元/磅钼左右,比上年减少62%左右(图3)。2009年国内钼市场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非常相似,钼价依然低迷,但国内市场价高于国际市场,形成了“倒挂”现象,这也是中国钼原料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钼铁年平均价格为13万元/吨,比上年下跌了47.7%;钼精矿价格为1895元/(吨·度),比上年减少47%左右。

图3 1990年以来国际市场氧化钼价格

六、结论

(一)世界市场供需趋势

据国际不锈钢论坛(IS)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不锈钢产量为2460万吨,较上年下降了5.2%,这是世界不锈钢产量连续第三年下降。钢铁工业下滑冲击到钼市场,加之钼行情大幅下滑,甚至跌至大部分钼行业的生产成本线,导致生产者利润剧降以致大量削减或停止生产。据英国商品研究所调查和中国相关行业的预测,2009年世界钼消费约为17.5万吨,对比钼供应来看,钼过剩约2.75万吨(表10)。

表10 2004~2009年全球钼供需平衡情况

数据来源:英国商品研究所,世界金属统计;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英国金属通报

(二)我国市场供需趋势

国内钼产业发展主要受宏观经济政策及国内外钢铁行业影响。近年来我国不锈钢产能迅速扩大和钼市场行情高涨,极大地刺激了我国钼产业的发展。从钼供应端看,国内钼丰富,按2009年钼产量计算,我国钼矿储量静态可年限可达18年,基础储量保障年限更长,这对我国中长期钼需求是有保障的。从钼需求端看,我国钼消费迅速增长,自2002年以来,我国钼消费量年增长率在15%以上。2009年钼消费量达到5.4万吨,钼消费量低于钼产量,说明我国钼需求是可以自给的,同时也意味着2009年将出现近4.5万吨的钼过剩。从后期来看,关税、行业规范政策、行业整合的影响使出口保持在低位,2009年形成的庞大钼库存难以及时消化,但随着钢铁等行业复苏和基础设施等投资刺激,钼生产会逐渐恢复、消费继续增长,2010年钼市场仍然过剩。

(王世虎)

有色金属为什么和石油有关系?

1.因为石油涨跌反映了大宗商品的走势情况,从而会影响到贵金属的走势。

2.提炼金属是需要很多能源的,其中的能源就包括石油等,所以是有影响的。

名词解释:

有色金属

狭义的有色金属又称非铁金属,是铁、锰、铬以外的所有金属的统称。

广义的有色金属还包括有色合金。有色合金是以一种有色金属为基体(通常大于50%),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而构成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指除去铁(有时也除去锰和铬)和铁基合金以外的所有金属。有色金属可分为重金属(如铜、铅、锌)、轻金属(如铝、镁)、贵金属(如金、银、铂)及稀有金属(如钨、钼、锗、锂、镧、铀)。

分类介绍

重金属

一般密度在4.5g/cm3以上,如铜、铅、锌等;

轻金属

密度小(0.53~4.5g/cm3),化学性质活泼,如铝、 镁等。

贵金属

地壳中含量少,提取困难,价格较高,密度大,化学性质稳定,如金、银、铂等;

稀有金属

如钨、钼、锗、锂、镧、铀等。

有色金属是指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所有的金属。中国在1958年,将铁、铬、锰列入黑色金属;并将铁、铬、锰以外的64种金属列入有色金属。这64种有色金属包括:铝、镁、钾、钠、钙、锶、钡、铜、铅、锌、锡、钴、镍、锑、汞、镉、铋、金、银、铂、钌、铑、钯、锇、铱、铍、锂、铷、铯、钛、锆、铪、钒、铌、钽、钨、钼、镓、铟、铊、锗、铼、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硅、硼、硒、碲、砷、钍。

特色介绍

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电阻比纯金属大、电阻温度系数小,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常用的有色合金有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镍合金、锡合金、钽合金、钛合金、锌合金、钼合金、锆合金等。

应用范围

A:有色金属中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之一。现代,有 色金属及其合金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等领域不可缺少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B:实际应用中,通常将有色金属分为5类:

1.轻金属

密度小于4500千克/立方米,如铝、镁、钾、钠、钙、锶、钡等。

2.重金属

密度大于4500千克/立方米,如铜、镍、钴、铅、锌、锡、锑、铋、镉、汞等。

3.贵金属

价格比一般常用金属昂贵,地壳丰度低,提纯困难,如金、银及铂族金属。

废钢的发展状况

中国钢铁工业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钢铁积蓄量不断增加,今后将有大量的废钢产生。

如何有效利用、管理这些或将是未来中国钢铁工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关资料显示,短流程炼钢比长流程炼钢可减少废气86%、废水76%和废渣%,与长流程炼钢相比,用废钢炼1吨钢可减少近1.6吨碳排放,因此废钢生产更加清洁和有利于排废减量化,鼓励能耗低、污染小的电炉炼钢发展无疑有利于环境保护。

日本钢铁业的发展与中国有很多类似之处,而且日本废钢产业已经非常成熟。

深入分析研究日本废钢的产生、消费和管理模式,将为中国废钢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5月6日,日本财务省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日本进口废钢总量为22.6万吨,同比大增近400%;出口废钢总量为150万吨,同比下降38.1%。

此外,日本企业也积极进行废钢领域的海外投资,今年4月底,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Toyota Tsusho)已参股德国黑色、有色金属废料回收商肖尔茨公司,前者将获得后者39.9%的股权。

一般而言,废钢的产生量与钢铁积蓄量成正比。

在钢铁消费历史较长的欧美地区,由于钢铁积蓄量大,废钢产生量也大。

日本对钢铁的大量使用比欧美地区晚50余年,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大量使用的钢铁在进入老旧废钢形成周期后成为废钢,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日本废钢平均回收率为2.5%-3%。

近20年来,日本废钢发生量增速趋缓,回收率为2%-2.3%。

但是,日本废钢发生量总体仍呈增长趋势。

废钢业发展模式:立法、管理、渠道

为解决人口、和环境的矛盾,保持可持续发展,建设—产品—再生的循环经济社会成为日本的国策。

废钢回收是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部分。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就开始重视废钢的回收与利用。

上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不仅实现了高效率的废钢管理体制、疏通废钢流通渠道,而且还能够用现代技术对废钢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废钢行业的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完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 *** 先后制定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对不同行业的废弃物处理和再利用等作了具体规定,并大力推行。

日本 *** 为循环经济所构建的法律体系大致可以分成3个方面,如图1所示。

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

为加强对废钢业的宏观管理,日本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制,在通产省基础产业局中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制定有关的政策和法令,对废钢业和企业进行协调和综合管理,宏观方面的具体管理则由各民间团体负责。

15年,日本对原有的废钢民间组织进行了统一调整与合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日本废钢铁工业会、废钢铁储备协会和回收铁源利用促进协会。

1982年,日本 *** 又在通产省基础产业局内成立了废钢铁流通现代化推进协议会。

1988年8月份,日本废钢铁储备协会更名为日本铁源协会,职能也有所调整,主要是为原料供需方提供交流与合作,调查、提供和研究原料信息,目标是稳定原料供需、提升原料质量。

日本 *** 和上述民间组织都不直接插手废钢的流通和生产经营,让企业有充分的自 *** ,并在相互竞争中充分发挥活力。

合理化废钢流通渠道

废钢作为再生能否得到充分开发的关键还在于流通渠道是否合理和通畅。

一开始,日本废钢流通管理比较混乱,产生废钢的企业和家庭、废钢商业企业、地方自治体、钢厂都直接插手废钢流通,导致流通环节既多又乱,速度缓慢且成本高昂。

不过,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废钢流通渠道逐步实现了合理化、高效化。

具体来看,日本废钢的流通流程为:家庭产生废钢流通至指定点再到废弃站,然后进行筛选,事业单位产生废钢送至废钢集中站,船舶和桥梁等难拆废钢送至拆解企业,这3类废钢都要运送至加工处理企业,再送至零售商处;非钢企业和钢铁企业的废钢则分为需要加工和不需加工的废钢,部分经加工处理后送至零售商处。

为加速废钢流通,日本 *** 除建立上述流通渠道外,还取了以下措施:环境保护法规定,无论企业或个人都不得随意放置废弃物;把废钢买卖列入社会物资流通范畴,规定其正当的流通行为,其交易必须符合 *** 的政策法令,遏止交易;制定统一的废钢规格标准,使买卖双方不因规格标准不一而不能成交;实行全国统一的废钢检斤验收和退货制度等。

在对废钢的加工处理方面,日本不断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提高了废钢加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为稳定原料供给,日本还不断完善废钢市场定价机制,日本中部商品在2005年10月份推出全球首个废钢期货合约,期货品种选取最高规格(等级)的废钢(重废)作为标准。

“量体裁衣”发展电炉炼钢

日本废钢的来源包括钢厂自产废钢和社会废钢,社会废钢又分为废弃废钢和加工废钢。

废弃废钢包括汽车、钢材、器械、铁轨和轮船的回收品,加工废钢则是使用钢材的各产业部门在加工钢材时产生的废钢。

汽车、产业机械、造船等部门的加工废钢产生率比建筑业要高。

因此,虽然日本建筑业钢材消费量较大,但加工废钢的平均产生率要比欧美地区的国家低。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日本加工废钢的68%来自汽车业,其次是来自工业机械,占比为10%,来自电机和造船业的加工废钢占别为7%和6%。

随着废钢不断产生,日本钢铁业开始注重根据国内废钢情况来选择炼钢工艺。

从日本炼钢发展历史来看,二战后的日本处于经济高速成长期的前半期,对钢铁需求量迅速增长,因此大力发展钢铁业。

这段时期日本废钢使用量为粗钢产量所左右,并受到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平炉和以铁水为主要原料的转炉产量比率影响。

1950年-1965年,日本粗钢产量增长主要靠大量使用废钢的平炉炼钢法来实现。

然而,由于国内产生的废钢不足以满足需求,要大量进口废钢且供应不稳定。

为此,日本钢铁业开始向转炉生产方式为主的生铁增产型结构转向,并于17年废除了平炉炼钢法。

在发展转炉降低平炉生产比率时期,日本对电炉钢比率进行了控制,因此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日本电炉钢比例在20%以内。

15年以后,日本对进口废钢依赖减少,同时日本电炉厂在13年石油危机时对产品结构和设备进行了合理化改造,电炉炼钢从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量比例逐年升高,从15年的17%提至1996年33%的峰值水平。

1996年以后,日本电炉钢比例开始持续下滑,主要归因于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出现停滞,建筑业低迷使得电炉钢产品需求开始下降。

不过,日本交通工具产量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一段时期的下滑后,则维持稳步上升的态势,这意味着日本整体钢铁需求仍然稳定。

因此,在粗钢产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下,电炉钢产量下降使电炉钢占比持续下降,2009年降至21%。

也就是说,日本电炉钢比例最高峰时也仅在33%左右,而美国电炉钢比例则达50%-60%,欧盟地区则为40%左右。

目前,日本国内有约40个电炉企业,年产能为4000万吨,而实际产量仅有2000多万吨,产能过剩严重。

受中国国内废钢供应不足、电炉钢生产成本高等因素影响,电炉炼钢发展缓慢,电炉钢产量比例一直呈下降走势,最近几年一直维持在10%的水平。

目前,中国废钢供应主要来自自产废钢、社会废钢和进口废钢。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钢铁储蓄量增加,中国废钢产生量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5415万吨增长至2012年的约1亿吨,但国内废钢供应不足以满足需求,仍需要进口废钢。

业内相关分析认为,中国将在2020年左右开始进入废钢消费高峰期,此后电炉钢产量比例将开始上升。

日本废钢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有如下启示:

第一,完善和加强相关废钢领域的立法。

日本废钢业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从日本建立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来看,从基础层面到具体法规都非常完善。

因此,中国也应该借鉴,为保证和促进废钢业的良好发展进行相关立法。

第二,加大对报废汽车和汽车企业废钢的回收力度。

随着中国2017年前后开始进入汽车报废高峰期,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但与之配套的回收拆解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国家应加快完善报废汽车的相关政策。

第三,完善废钢流通渠道。

在废钢尚未进入高产期的形势下,提升废钢流通环节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将为增加废钢供应量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可借鉴日本设立废弃站、废钢集中站的方式,加快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完善各个领域的废钢流通途径。

此外,还应建立废钢加工企业与钢企间的互信与合作,打造加工配送基地,由市场导向型模式向服务导向型模式转化。

第四,加大对废钢加工企业管理和扶持力度。

废钢加工处理企业对于废钢的利用起到关键作用,国家应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管理。

此外,废钢产业是微利产业,投资大、利润薄,还应适当加大对废钢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把废钢选分离和加工的成本降下来。

在中国,钢材市场供需两旺,钢铁工业继续加快发展,对废钢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2008年,中国粗钢积累量为5.02亿吨,大部分为近些年生产的,废钢积蓄量为亿吨。

2007年中国实际用于炼钢的废钢消耗总量为6850万吨,其中钢铁企业自产废钢2700万吨,社会购废钢4310万吨,用炼钢的进口废钢120万吨,废次材外销及增加库存280万吨。

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全球未来的钢铁工业,电炉将会逐步替代转炉,废钢将会逐步替代铁矿石,而少量的铁矿石应用将作为自然消耗的补充,真正成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工业。

由于国际市场铁矿石市场价格的不断上升,国内电力供给能力的增强,以及国内废钢产出量的增长,预计今后中国电炉生产能力将会出现较快的增长,市场需求也将有所上升。

新电炉钢产能的建设效益与传统流程相比,差距将会大大减小。

因而,可以预计钢铁行业对废钢的需求也会出现快速增长。

另外,随着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实施等,对钢铁的需求量增长较快,而中国铁矿石短缺且世界铁矿石有限,钢铁企业趋向发展循环经济,因此废钢的需求将会出现快速增长,开发前景广阔。

冶金行业对废钢铁的技术要求(1)

废钢铁是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尤其是电炉炼钢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原料,同时也是转炉钢中效果最好的冷却剂。

为了不影响炼钢工艺流程的正常进行、确保成品钢件的质量,必须选用优质的废钢铁原料加入钢炉;亦即废钢铁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方可可作为原料使用。

这是因为废钢铁在收集过程中,常夹带或沾染一些杂质成分,如防蚀处理所镀上的锌、铝、镍、铜等有色金属,这些金属在电弧炉炼钢过程中会因电弧产生的高温及吹氧助熔,导致钢液沸腾,并造成钢液中锌、铅、镉等危害环境的有毒元素大量挥发。

又如,民间收集的废钢铁中,除其自身所含杂质环外,还常夹杂一些塑料、油脂等有机物,在拆船废铁及汽车废料表面常有一层很厚的油漆涂装层,这些有机物在高达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将形成一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会使得钢材的孔洞类缺陷大大增加。

因此,在废钢铁入炉前,必须进行彻底分选、清洗等前期处理,使之符台不同用途对于废钢铁原料的技术标准。

冶金行业对废钢铁的技术要求(2)

炼钢过程,主要是实现“五脱一化”,即脱碳、脱磷、脱硫、脱氧、脱气体夹杂和合金化。

冶金工业对废钢提出了比较详细的技术要求。

a废钢的硫、磷含量各不得大于0.08%。

b废钢内不得混有铁合金、有色金属和其他杂质;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可混放一起,但其中不得混有合金废钢和生铁;合金废钢内不得混有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废铁;废铁内不得混有废钢。

c废钢铁表面不应存在泥块、水泥、黏砂、橡胶等。

d.废钢铁表面的油污应予以清除。

e.废钢中不允许有两端封闭的管状物、封闭器皿、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性及有毒物品。

f废钢铁中不允许有成套的机器设备及结构件。

g废旧武器必须做技术上的安全检查和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废钢的清洁度、外形尺寸等一般用目测检验,化学分析可在成批量交货时抽取试样进行。

废钢铁成批量交货时,应根据其类别、钢组进行分类。

尤其是合金废钢,应尽可能根据GB/T4223-1996规定,按照67个钢组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这样不仅有利于台金废钢的熔炼,还可以回收其中的合金元素。

对于废生铁的技术要求:磷含量不允许大于0.85%;表面应洁净,如表面附有炉渣和砂粒,应清除掉,但允许附有石灰和石墨。

对生铁的块度要求如下:

(1)炼钢生铁有两种块度:小块生铁,每块生铁的质量为2~7kg;大块生铁,每块生铁的质量不得大干40kg,并有2个凹口,凹口处厚度不大于45mm。

(2)铸造生铁均应铸成2~7kg的小块,大于7kg的铁块与小于2kg的铁块之和,每批中应不超过总质量的10%,铁块长度、不大于200mm。

我是如何做大宗商品的:七年实战心得

这几个月真是过得脚不沾地,稍微忙过点身体又不太好,所以年初答应大家写的关于商品研究的文章一直耽误到现在,当然我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之前说过5月份会写出来,这一篇就是我这5、6年在商品研究上的一点感悟。

先说一下我的知识背景,我本科学的是世界经济,研究生读的是金融,和商品半点没有相关性,所以有志于做商品研究的小盆友们也不必有什么思想负担,商品的相关知识都是可以学习的,关键的是你对周期的感觉。

再说说我为什么会开始研究商品,这必然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我入行开始做的是黑色金属行业股票研究,大家也知道,在过去漫漫7年的熊市里面钢铁是最不受待见的行业之一,行业指数自我入行开始到我不做sellside离职,下跌了80%。作为当时一个悲催的sellside,推不出行业牛股,拿不到派点,只好默默的多做点研究。而后我就发现和黑色金属相关的有一个叫做螺纹钢期货的东西(当然现在黑色金属产业链的期货是国内最大的期货品种群,从上游的铁矿、焦煤到焦炭、螺纹钢、热卷,甚至包括铁合金等等),这其中最关键的东西在于做空可以挣钱,于是我就开始了自我野蛮生长的研究之路。

这里插一段题外话,很多刚入行的分析师总是嫌自己cover的行业不好,我想要说的是,你在任何一个行业有多大进步,有多深见解,混日子或者加速成长,都与这个行业本身无关。前5、6年入行的分析师,应该没有几个会比看钢铁更加悲剧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在sellside的三年为自己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最初的dirtywork开始,构建数据库、寻找研究的新的idea、调研、沟通、拓展你有的圈子和人脉,这都与你所cover的行业无关。所以不要拿行业做借口,关键在于你有多努力。

说了那么多废话,言归正传,讲一讲我对商品研究的理解。当然,因为我现在做的是买方的投资管理,所以我会从研究和投资结合的角度来讲一些问题,不单纯局限于研究。

第一,决定价格大趋势的一定是供需,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所以,研究商品最根本的就是做好你研究品种的“供需平衡表”。

什么是供需平衡表?就是你所研究的品种在一定时期之内的需求有多少、供给有多少、库存有多少,然后算出来一个供给与需求的差值,这个差值如果是正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供过于求,我们称为surplus;这个差值如果是负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供不应求,我们称为gap。按常理来说,有surplus的品种价格有下行的压力,而有gap的品种价格有上行的动能。

供给的算法通常需要通过细致的调研,比如矿山投产的速度、投产的数量,又或者播种的面积和单产的数值;需求的算法则有自上而下(topto down)与自下而上(bottomto up)两大类,可以从宏观数值预测入手对该品种的需求运行预估,又或者你将品种下游的需求细拆为几个子行业对每个子行业的增速运行估计,最后加总得出品种的需求。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利弊,通常我会每种方法都运行估算。

但是,供给和需求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测算的变量对供给和需求影响的弹性,我在下面还会讲到绝对数量其实没有什么很大的意义。弹性的分析我们会通过敏感性分析(sensitiveanalysis)或者情景分析(scenarioanalysis)运行,用以得出边际变化对于整体供需的影响的变化。

第二,供给与需求的边际变化比surplus和gap本身更加重要。在我的理解之中,影响surplus和gap边际变化的因素更加重要,也就是说,供给与需求在一定时期的边际变化更加重要。因此,在研究的时候不仅要关注surplus或者gap的绝对值,而要仔细研究影响surplus和gap变化的因素。

对于商品来说,幅度的判断依据很大程度上在成本,所以不管是原矿或者是生产,我们都有所谓的成本曲线(costcurve),也就是累积的产量所对应的不同的生产成本构成的曲线。当你计算出了供给与需求,在成本曲线上你应该能够找到相对应的成本价格,这通常是我们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举个例子,2014年年初,我们测算铁矿石的surplus大约有3000-4000万吨,矿石价格面临大的下行压力,于是我们入场做空了铁矿石,并且更具我们所拥有的cost

curve计算出了相应的价位;但是由于三大矿山释放产能速率超预期、并且国产矿没有在亏损线立刻停止生产,在2014年4月份我们修正了我们的供需平衡表,认为矿山的surplus大约有4000-5000万吨,不要小看这1000万吨的增量,这个边际变化量与价格并非是一个线性的关系,价格并非多跌了30%,而是直接腰斩,所以理解供给和需求的边际变化的意义不止在于你对趋势方向的判断,并且还有你对趋势幅度的一个判断。

第三,供需平衡表的结果需要与市场预期相比较,而不应该仅仅看surplus或者gap。这是我对基本面研究理解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得益于第一份工作所学习并深植于心中的“预期差”理论。这就是说,我们做平衡表所看出来的surplus或者gap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数值和市场上的预期相比是高还是低。当然,这个与上一条讲的有相似之处。

举个例子,比方说我们计算了一个品种的surplus是占年度产量的5%,按照分析框架,这样的surplus对于该品种的价格有直接向下的压力;但是,如果市场上对于该品种的surplus的预期是10%呢?那么实际的这5%可能就是对价格的一个支撑。一个品种在过剩的时候为什么有可能还有价格的上涨,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过剩与市场预期相比还没有那么的“过剩”。最近黑色金属产业链里矿石的反弹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基本面研究的局限之处使得与研究周期相适应的投资周期应该相应较长,除非你有足够的能力运行极度细致的研究,否则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以前经常和做商品投资的同行交流,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有些人用基本面研究来解释非常短期的行情,比如一天的或者一周的。这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由基本面决定的行情的发展一定是一个趋势的主题线,主题线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出现完全的印证。在我看来,基本面研究所对应的商品的投资周期至少在一个季度,因为供需所对应的结果需要充分的发展,在供需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扰动,但是最后价格必然会回归供需。

同时,之所以以一个季度为周期来划分投资期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是没法做到非常细致的平衡表的。我认识有的前辈做基本面研究可以做到周度的平衡表,这样的数据深度和精度对于一个人的逻辑、信息以及行业了解都有极高的要求,非常难以达到。同时,越细致的数据出错的概率越大。我在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有位前辈就和我说过一句话:“宁可要粗略的正确,而不要精确的错误”。但是研究越深入,就越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从商品细致的逻辑框架跳出来,看大的层面。

第五,商品不同类别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从大的格局运行理解。商品的分类很多样,在我自己的研究框架看来商品分三大类,第一类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铂和钯;第二类,工业品,我们经常讲的硬商品(hard

commodities),包括能源品、所有的基本金属、黑色金属、橡胶等等;第三类,农产品,我们经常讲的软商品(softcommodities),包括油脂、玉米、小麦、经济作物。

以上所有都归结为“商品”。贵金属的研究和交易在惯例是放在大的MacroTrade下面的,也就是必须对宏观经济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发掘到对贵金属的真正趋势。工业品的研究主要就是供给与需求,供给的变化,需求的变化都需要分析。农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给端,因为除了经济作物之外,农产品的需求变化相对缓慢,并不急速,所以农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供给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比如天气、比如单产、比如种植面积。宏观大趋势与贵金属与工业金属关系非常密切,与农产品关系较小,但是这并不绝对。因为商品之间有深刻的联系。

举个例子,我一直认为原油是所有商品定价的“锚”。什么“锚”,就是原油的价格会影响所有商品的平衡表。2014年原油价格大幅下跌,首先影响了所有能源的价格,其次影响了所有运输的价格,最后影响了替代能源的价格比如燃料乙醇,与燃料乙醇密切相关的又是白糖。由于原油价格过低,作为燃料乙醇的白糖需求急剧下降,导致了白糖供需平衡表的改变。

所以我们理解商品的价格变动,要从更深刻的层面运行,对于一个品种过于深入的理解有时候反而不是好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现货商做商品投资反而会亏钱的原因。

第六,宏观大趋势决定了商品尤其是工业品的真正走势格局,品种基本面与宏观趋势的背离一定要想清楚原因。商品在近30年最波澜壮阔的行情出现过2次,一波是2000年开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需求的崛起带来的商品价格牛市,还有一波是次贷危机带来的2008-2009年的全球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真正的大的行情必须有宏观趋势的配合,否则就是局部的行情,掀不起大的波澜。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当你看的品种与宏观趋势出现了背离,怎么办?背离的情况其实并不常出现,但是一旦出现,就需要警惕,因为这会导致投资上的问题。

就比如说现在,这半年商品的趋势其实并不明显,大多数品种处于一种震荡的格局。很多品种,比如说铜,基本面很差,因为中国的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导致铜的需求增速也相应下降,但是宏观层面来说现在国内处于一个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并且有继续宽松的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纯从基本面去做空铜就会比较难受。通常微观或者中观基本面与宏观基本面的背离会造成品种出现僵持的局面,从基本面角度,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出场等待,等到预期明朗。

这样的背离在近期我看来出现了很多,不止是商品,包括外汇、债券、股市等等,都有。背离其实是大的投资机会的前兆,因为很多指标无序性的关系告诉我们的是未来一旦某种秩序占了上风之后,就会出现比较强的趋势。但前提是,你要想清楚,并且活到趋势来临之前。

最后,我想说的是,基本面研究只是做商品投资的第一步。分析正确只是赚到钱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我自己经历过从对基本面的迷信,到对基本面的怀疑,再到现在理解基本面在投资里面所占的重要位置的各阶段。当然也许我再在这个行业呆上另一个5年会有不同的感悟,我现在对于研究的重要程度是非常肯定的,但是必须承认,这不是你在投资里面能不能挣钱的最关键因素。我用一个大牌对冲基金合伙人的一段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语:

“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